“是。”王承恩點頭稱是,關寧軍可是有屯糧的,此時依舊不肯出兵攻打廣寧,不敲打,他們已經忘記了是大明百姓們,勒緊了褲腰帶,在供養著這只軍隊。
孫傳庭從大帳走出之后,直接帶著兩千勇字營的軍卒來到了龍頭溝的龍頭位置。這里是一處一眼看不到低的溝壑。
二十三名軍卒從旁側出列,他們的腰腹都捆著一條手臂粗細的繩索。
通過溝壑的方法很簡單,這二十三名軍卒,會帶著繩索下到谷底,然后再爬到對面,將繩索固定住,在繩索上穿上多個竹筒,將鐵鏈放在竹筒之上,拉動繩索就可以將竹筒拉倒對面,也就把竹筒拉到了對面。
這只是運送鐵索的過程,還有相當復雜的拉緊、地龍樁、臥龍樁等構造,都是等到鐵索橋簡單搭建之后完成運到對面。
而鐵索、地龍樁、臥龍樁用的鐵料就高達四萬斤。
四萬斤的鐵料很多,若是都打造鐵甲,能打造一千六百余人的甲胄,輜重營所有的鐵錠都被融了都不太夠,孫傳庭還融了兩門報廢的大將軍炮才勉強湊夠,用掉了兩千人份的煤料,五千余輔軍晝夜趕工才完成。
即便是建奴攻打大黑山的時候,這項工作也一直在進行。
鐵索橋的準備其實是孫傳庭的一個備選方案,再此之前,他只是想利用工兵營用繩索搭建一個簡易的滑索橋,但是隨著二次迂回的討論通過,這套備用方案,反而成為了第一方案。
二十三名軍卒分批開始向著山下攀爬了起來,山上容易下山難,這種下到近乎于筆直的山溝里,困難可想而知。
最難的還是沒有任何保護設施和攀巖條件下,爬上對面的懸崖。
直到一個時辰以后,繩索逐漸被拉起,而對面響起了一道響箭之后,李自成才興奮的說道:“成了!”
“掛竹筒鐵索,盡快搭建鐵索橋!務必在明日清晨之前,將鐵索搭建,午時臥龍樁和地龍樁運到對面,夜里我們必須通過鐵索橋。在后日總攻之前,拿下南山隘口!”孫傳庭也是大喜過望,準備了這么久,其實最難的就是如何拉起這繩索,若非第二次迂回的戰術布置,他們其實已經可以開始準備突襲南山隘口了。
運送到對岸的臥龍樁和地龍樁,都是被鍛造成了數塊,運送到對面之后,再熔化鐵水進行澆筑,鐵索橋簡易搭建完成之后,孫傳庭帶著一百軍卒,開始分批渡橋運送臥龍樁和地龍樁。
明天太陽落山之后,這兩千軍將會全部通過鐵索橋,埋伏在南山隘口之外,等待正面戰場發動總攻之時,他們就會破開關隘,進行第一次和第二次的迂回。
這種大范圍的迂回對行軍速度的要求極高,一旦沒有形成迂回,那么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費力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