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知礦工聯合會即將組織罷工后,科羅拉多燃料與鐵礦公司自然是千方百計進行阻撓。
首先,他們突擊招募了大批來自其他國家的新移民充當礦工,為的是讓礦工在語言交流上出現問題,以此削弱礦工的組織性。
其次,雇了更多的武裝警衛為可能到來的罷工做好準備。
礦工聯合會隨后果然向科羅拉多燃料與鐵礦公司提出了7項改善礦工處境的要求,但遭到斷然拒絕。
同年9月,礦工聯合會正式組織科羅拉多燃料與鐵礦公司的礦工罷工。
而作為回應,科羅拉多燃料與鐵礦公司立即將參加罷工的礦工統統開除并逐出宿舍區。
對此,礦工聯合會早有準備,他們在礦場附近的勒德洛地區租借了大片土地,搭起了眾多帳篷用于收容被開除的礦工及其家屬。
因此,《歷史》雜志將這場沖突形容為“科羅拉多煤田戰爭”和“勒德洛大屠殺”。
面對礦工們的反抗,由沃德集團控制的科羅拉多燃料與鐵礦公司沒有選擇商討,而是延續了其一直以來的強悍作風,甚至是變本加厲!
他們雇傭了當時臭名昭著的“博德文—菲爾茨偵探所”開始對付礦工。
這個偵探所可不像今天的事務所那么奉公守法。它在當時有著“罷工鏟除器”的外號,實質上更是一家雇傭軍公司,專門為有錢企業武裝鎮壓罷工工人。
為了達到快速鎮壓的目標,這幫雇傭兵喪心病狂到出動了一輛由大型拖車改裝而成的裝甲車,在裝甲車上,安放了一挺重機搶!
當深夜降臨時,雇傭軍就開著裝甲車向罷工礦工聚住的勒德洛帳篷區隨機射擊。
因此,勒德洛帳篷區內的礦工將這輛裝甲車稱為“特殊的死神”。
此外,科羅拉多燃料與鐵礦公司甚至雇了一批狙擊手狙殺帳篷區內的礦工。
面對威脅,勒德洛帳篷區的礦工及其家屬一方面開搶還擊,同時也挖了許多地洞——每天睡在洞內以避開橫飛的子彈。
看著這些史實資料,陳良腦海里不禁響起了解放時的戰爭場景。
可是這些礦工,可都是平民啊。
隨著沖突愈演愈烈、科羅拉多州終于插手進來。
時任州長命令:出動該州國民警衛隊平息這次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