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我國歷史上,向來偽作累累,這并不是孤例,前世謬作,后世奉之經典,常有之。
【參考文獻】
[1]陳壽.裴松之注.三國[M]京城:華夏書局,1982.
[2]班固.漢書[M].京城:華夏書局,1962.
[3]范曄.后漢書[M]京城:華夏書局,1965.
……]
李亦儒放下筆,將試卷重新翻到了第一頁,仔仔細細地又檢查了一遍,然后幾位教授又看了一遍。
啪!
李亦儒合上了試卷,放進了文件袋,貼上密封條,才起身準備交卷走人。
他茫然地看著幾位教授:“各位教授,有什么問題么?”
“沒……沒什么。”
李亦儒笑笑,將試卷放到講臺后,便轉身瀟瀟灑灑地離開了。
董之鵬特有深意地看著李亦儒的背影消失在門口,他對這文件袋里的內容很好奇,他很納悶,究竟李亦儒寫出了什么樣的文章,才能讓五位教授眼巴巴地看他肆意揮毫?
這文章的成色那得好成什么程度啊,能讓教授們嘖嘖稱奇?
他掂量了一下這個文件袋,這文件袋輕飄飄的,可心里莫名感覺到仿佛又沉甸甸的,一定不簡單啊!
他特別想將上面的密封條撕開,一窺究竟,可是這違反原則啊!其實他也一度想去李亦儒座位那看看,究竟李亦儒寫的是什么,可是,如果他也去湊熱鬧,那么這個階梯教室里,也就沒人在監考了。
《博雅杯》考試,從早9點到下午4點鐘,一共7個小時,可是李亦儒只用了三個多小時而已。
李亦儒走后,五位教授終于恢復了本職工作,開始了監考,可是他們的心思都在李亦儒的這篇文章上。
尤其是林峰教授,他腦袋里全是李亦儒這篇文章的細節。
下午監考過程中,五位教授難免會掃幾眼其他選手的文章,當看過李亦儒的文章后,再看其他選手的文章,那什么心情呢?
那種感覺就仿佛剛吃了一顆糖,緊接著又嚼了口黃連!
本來100位選手,在教授眼里各個是寶,現在呢,再看這些學生,簡直平庸無奇啊!
凡事就怕對比!
鈴……
鈴聲大作,考試結束!
五位教授快步走出階梯教室。
王聰教授憋了一下午,終于可以詳細地詢問了:“林教授,李亦儒這個觀點,你真的也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