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閣的幾位閣老臉色都不太好,尤其是孫承宗他們。
原本以為這件事情會讓徐光啟吃個虧,沒想到他膽子居然這么大,直接就搞出了這么一件事情,而且還要把這個衙門放在戶部。
要知道徐光啟可是戶部尚書,這就是明目張膽的在為戶部擴張權力。
一旦這件事情達成,那就等于戶部又多了一個衙門,而且還是管理所有商人的衙門。
這個衙門的權力有多大,只要在官場上混的人就沒有不知道的。在這樣的情況下,誰會愿意徐光啟這么干?
要知道官場上的權力就那么多,你拿走了一部分,別人就要損失一部分,這是絕對不能夠被允許的。
當然了,也有人支持新設衙門的提議,那就是徐光啟這一個派別的人;同時也有想要在戶部里面升官的人,他們想要更多的權力。
一時之間,朝堂上次爭論的亂七八糟,吵起來都沒完沒了。
無數的題本被這樣送到了皇宮里,直接擺到了朱由校的面前。
在他們吵不出一個結果的時候,自然而然的就會想到讓朱由校這個皇帝來做主。
對于這種裁判的角色,朱由校還是很喜歡的。
不過徐光啟這一次的所作所為,倒是讓朱由校也有一些震驚了。
沒想到徐光啟會提出這樣一個想法,說起來還是挺超前的,朱由校倒覺得這是一個好主意。
當然,這個衙門不可能是用來管內務府的,但也不代表不管內務府。
雖然內務府是朱由校的衙門,可是他還真就不敢說特別信任他們。要知道后世清朝的內務府**可是出了名的。
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如果沒有監管的話,肯定不行。
雖然自己在內務府的內部設立了監管體系,可終究還是不夠全面,自己監督自己是很容易出問題的。
所以朱由校覺得徐光啟這是一個好想法,是一個一舉兩得的想法。
在這樣的情況下,內務府會被這個衙門監管到,同時這個衙門也可以去管別的商人。這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想法。
一旦這個衙門成立之后,就可以制定商人管理法,到時候把所有的商人全部都納進來。如此一來,朝廷想辦事就方便多了。
不過現在外面爭論的很激烈,一時之間朱由校也沒準備出頭,想看看雙方能夠打到什么程度。
不過朱由校猜想,徐光啟應該會吃虧,畢竟他勢單力薄。雖然他是內閣閣老,同時還是戶部尚書,但畢竟上位時間太短,很多事情也沒有辦法,支持他的人還沒有被提拔上來,所以要吃個虧。
不過朱由校也不在意,這樣的爭論根本就沒有辦法改變結果。事實上只要有人支持自己,只要有人愿意為自己辦事,那么自己這個皇帝就是說了算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自己擁有絕對的權威,可以決定任何事情。
現在的朱由校就是這個狀態,朝廷上下有人愿意為他做事,所以他就能決定很多事情。
這也是朱由校上位之后收拾東林黨的原因;同時也是朱由校在朝中留下這么多黨派的原因。
因為只有這樣,皇帝才能夠平衡各方,然后讓他們去做自己這個皇帝想做的事情,而不是讓臣子們去做他們想做的事情。這點對于一個皇帝來說至關重要。
無論是徐光啟也好,還是其他任何人也好,如果讓他們掌握了全部權力,他們就會按照他們的想法去規劃和做事情。這一點放在任何人身上都通用。
朱由校不會把希望寄托在其他人的身上,只需要自己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