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徐光啟提出的這個衙門,倒是讓朱由校有了一些想法,只是不知道該找什么人來做合適,或者說是建成什么樣的規制比較合適。
按照徐光啟的意見,這個衙門更像是后市的城管,或者是工商局。
如果是成立一個這樣的衙門,只擁有這兩個職位,朱由校是不甘心的。
因為大明的問題很清楚,并不是什么土地兼并之類的問題。或許這也是個大問題,但是大明最要緊的問題就是稅收。
朝廷沒有錢,就什么都做不了。
相反民間掌握著大量的資本,他們會用資本倒逼政府。這一點不論是在大明朝這個時代還是在后世,都不是什么新鮮的事情。
只有朝廷有錢了,才能夠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才能夠去解決其他的問題。
所以如果成立這樣一個衙門而不具備稅收的職能,真的是有一些可惜了。
不過也要一點一點來,如果自己現在就下去收稅,估計會搞出亂子。
就像當年萬歷皇帝弄出來的礦稅,直接就導致了萬歷皇帝和臣子們之間的爭斗,表面上看起來是因為這個或者因為那個,但實際上就是因為錢。
朱由校不想犯這樣的錯誤。
不動則以,動就是雷霆萬鈞。
看了一眼站在自己身邊的陳洪,朱由校想了想說道:“等一下你去內閣傳旨,就說現在朝廷內外議論紛紛,有人說內務府做的對,有人說內務府做的不對。讓百官商議一下,多上一些題本;要讓內閣寫明,朕是善于接受意見的,只要他們說的有道理,朕就一定會去做。所以讓他們大膽的說,不要有什么顧忌。”
陳洪連忙恭敬的說道:“是,皇爺,奴婢這就去。”
等到陳洪走出去,朱由校的臉上緩緩露出了笑容。
他剛才說的那些話,或者說他要這么做的目的,有,且只有一個,那就是為自己刷一刷聲望。
至于那些人想要做的事情,或者是他們提出來的意見,朱由校根本就不會采納,因為根本就是毫無意義。
即便是有什么意義,朱由校也不會讓他們去做。
雖然外面輿論紛紛,但是內務府這邊卻一切照常進行,根本沒有停下來的意思。
內務府,領班大臣值班房。
張國紀坐在椅子上,臉上的表情很是難看。
這段日子他就心情不太好,原本想著到內務府后大展宏圖,到時候公私兩便。
可是誰曾想,到了內務府之后,事情卻完全不是他想象的那個樣子。現在外面對他的議論越來越多,他的風評也越來越差。
尤其是在內務府和商人合作的事情出來之后,張國紀的風評可以說是一落千丈。至于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外面都在傳這件事情是他干的。
這時候,張國紀有一些受不了了。他雖然是內務府名義上的領班大臣,可事情卻并不是他做的,甚至他根本就沒有參與。
整件事情張國紀都不知道怎么回事,不過他也知道審核司那邊做的事情肯定是大事情。
一旦這件事情做成了之后,這里面的利益都有多少?
先不說是否貪污的事情,每年那些商人給的孝敬,那得多少錢?
當然了,也不是為了錢,咱說的就是這個事本身就不是我做的,甚至我都沒有參與,憑什么就全部都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