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人大哥,能給說說在競技坑里常見的中魚漂相嗎?我感覺這玩意跟咱們平常釣魚,完全不一樣呀!”
“同問,剛才那么輕的口都中魚了,換我這眼神的話,肯定抓不到這一口!”
神秘人:“競技比賽當中的小鯽魚,漂相是非常多變的!這也是小鯽魚的魅力所在!
嚴格來說的話,在浮漂正常入水之后,所有跟標準浮漂翻身到位常規流程不一致的動作,都屬于額外的給口信號!
浮漂翻身的時間長短,翻身之后緩降過程當中的停頓,加速,頓口,陰漂,都有可能中魚!!
剛才的那個漂相其實已經算的上滑口魚的標準中魚漂相了。
子線下擺過程當中的小加速,是魚在追餌,短暫停頓是接上了,這時候有兩種后續可能,一種是一個小的加速或者是微微上頂,這種漂相中魚率比較高。
另外一種可能,是短暫停頓后繼續下行到預定的釣目,這種情況中魚率就非常低了,一般多數是沒有入口的動作!”
“我擦!這么多講究的?”
“我怕是釣了十多年的假魚!一直以來釣鯽魚都是打頂漂或者有力的下頓,沒想到到了競釣比賽里,還有這么多講究呢!”
神秘人:“競技比賽當中的魚,多半都是經過反復釣放的魚,所以在吃口上會更加復雜!樓上說的頂漂,其實是鯽魚吃餌之后抬頭送漂的動作,這種口在魚情不好的競技塘里很難看到!”
“那頓口呢?咱們平常看到的有力下頓是咋回事?應該是魚吃餌的動作吧,為啥這個動作到了競技比賽當中,就很難看到了!”
神秘人:“浮漂出現頓口其實大概可以分兩種!幅度略小的那種頓口,多半是入口動作,也就是魚吸餌拉動浮漂給出的動作。
這個動作幅度多半都比較小,浮漂靈敏的可以看到小半目的下頓,而調的比較鈍的釣法,這一口信號基本都被過濾掉了!
好多時候大家可以看到,浮漂給一個小的頓口之后,后面接著跟一個大的頓口,尤其是大個體的鯉魚,這一口可能會直接有兩三目的幅度,黑漂也很常見!
這一口其實并不是入口動作,而是魚吃餌之后扭頭的動作,感興趣的可以在網上搜一下水下魚吃餌的視頻,不管國內還是國外,好多魚都會有這種習慣。”
“我暈,原來還有這么多的講究!!一直以為頓口是魚吃餌的動作呢!原來不是!”
“先別討論了,峰哥又上魚了!”
直播間里閑聊科普的功夫,岳峰第二次中魚!
這次的漂相跟前一桿幾乎一致,大概的水層也差不多,在打中這條魚之后,岳峰就對魚層有了初步的判斷。
現在水下的小鯽魚,給口的魚層在離底十公分左右的位置,接連幾次拋竿,都是在這個位置給口,有兩口沒接上,剛才岳峰又往上推了點鉛皮座,這才成功命中第二條。
“第二條魚,漂相跟前面基本一致!峰哥這是找準魚層了嗎?”
神秘人:“如果漂相給口一致的話,說明魚情還不至于太苛刻,最起碼有一定的規律性,不過參考樣本太少,還不能做出準確的判斷,等峰哥再釣幾條觀察下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