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全新的足協班子被建立了起來,同時在國家層面,還打通了各個部門之間的隔閡。
以前足球似乎就只是總局和足協的事情,所以盡管足協早就提出了足球進校園的計劃,想要搞校園足球,但也收效甚微,因為足協管不了教育部門。
在大家看來,教育部門能夠允許學生在初中體育畢業會考中多增加一個足球選考項目,就已經很給足協面子了。畢竟足協幾乎是中國公眾形象最差的部門,如果足協碰了什么釘子,吃了什么癟,只會引來大家的嘲笑和譏諷,而絕對不會有人同情,更不會有人為他們說話。
但這一次,那高墻被打通了。
在足協和教育部門的聯手努力下,一個全新的全國性的中學生足球比賽被組織了起來。
其實以前也有全國性的中學生足球比賽,但一方面參與學校少,另外一方面影響力低下,知名度不夠,幾乎沒什么人知道,更像是一種小圈子里的自娛自樂。
這樣的中學生比賽絕對不是新足協想要的。
通過和教育部門的合作,努力推廣這項賽事。將各省本來就存在的省級中學生足球比賽與全國大賽打通,讓各省級的中學生賽事成為全國大賽的預選賽。預選賽階段允許各省、直轄市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賽制,可以是單論淘汰制,也可以是聯賽只,還可以是集中賽會制。
最后決出一個參賽名額,參加第二年春天的全國大賽。
同時還積極聯系各種傳統媒體和網絡新媒體平臺來宣傳推廣這項全新賽事。
從2014年秋季學期開始,一直到現在,已經成功舉辦了五屆全國大賽,到今天則是第六屆全國大賽。
用了五年的時間,不斷推廣、宣傳,讓這項賽事一點點深入人心。
效果是相當突出的,現在在中學生這個群體中,對全國大賽的關注度非常高,不管是喜歡足球還是不喜歡足球的,都知道了咱們國家每年春季都會舉辦一個全國性的中學生足球錦標賽,決出全中國實力最強的中學足球隊。不少有足球傳統的學校都以能夠獲得這項全國冠軍為榮。
甚至還會有人拿中國的全國大賽和日本的全國大賽去比。
雖然目前為止兩者沒有任何可比性,但能夠被人拿去放在一起討論,這對于后起步的中國中學生足球全國錦標賽本來就是了不起的進步了。
有人分析足協為什么這么熱衷于搞這個中學生足球錦標賽,為中國足球培養后備人才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想要重塑中國足球的形象。
因為之前的中國足球形象實在是臭大街了,那段時間誕生了不少關于中國足球的段子,譏諷嘲笑中國足球。
相比情況更復雜,過去形象也更負面的職業足球,校園足球要單純的多,尤其是中學階段。打造一個陽光的、正面的校園足球賽事,有助于改善民眾對中國足球的固有看法。
這不是個一朝一夕的工程。可能僅憑這些還不足以改變如今社會上對中國足球的負面看法,但是想一想這些參加過全國大賽、身處這個全國大賽環境中的那些學生們,當他們逐漸長大成人,走上社會,成為這個社會的主流時,他們會怎么回憶已經成為了他們青春一部分的全國中學生足球錦標賽?
他們會說那些他們揮灑淚水、汗水的比賽是一文不值的垃圾?是丑陋的假球黑哨大集合嗎?
不,他們自己不會這么認為,也絕對不會允許別人這么侮辱他們傾注了自己青春熱血的賽事。
那么在這些人的帶動下,中國足球的整體形象是否會有所改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