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胡萊卻著急,因為再過四年,歡哥就二十八歲了,二十八歲職業生涯正值壯年的歡哥卻只能第一次參加世界杯,積累經驗。
這不是浪費嗎?
他希望中國隊能夠屆屆參加世界杯,這樣歡哥的天賦才不會被浪費。
他的這個野心嚇住了沒什么遠大志向,只想把眼前比賽踢好的丁元海。
也讓張清歡這個曾經的國內頭號天才失神——因為中國隊次次都能參加世界杯會怎么樣,就連他都想象不出來。
因為他壓根兒就沒想過,沒這個意識。甚至連去踢世界杯,他更多都是為了完成爸爸的期望。
這屆世界杯的中國隊里那些老球員,諸如江萬慶、姚華升,他們的表現也很出色,我花費了一些筆墨描寫他們的堅持和表現,也描寫了他們在面對平局的時候的欣喜。
對于他們這些這屆世界杯很可能將就是唯一一屆的老球員來說,中國足球的未來不在他們身上,所以他們成不成長無所謂,他們以后怎么樣也無所謂。
而現階段的國家隊球員大多數其實和他們一樣,在世界杯上并沒有什么野心,也沒有胡萊那樣明確的目標說我要拿世界杯冠軍。
他們的想法其實是這樣的——“能參加一次就足夠老子吹一輩子牛逼了,還要什么自行車啊?”
“能夠3:3逼平巴西隊就是老子的高光時刻了,還要什么自行車啊!”
“世界杯不敗我的職業生涯就無怨無悔了,還要什么自行車啊?”
張清歡、王光偉他們當然不會只參加一次世界杯,但他們在這件事情上同樣缺乏自我意識,并不覺得這次小組賽沒出線是失敗,或者他們壓根兒就沒想過要世界杯小組出線。
因為代入到那個世界中去想一想,就會覺得其實以中國隊在這屆世界杯上的表現,已經足夠讓國人感到驕傲。
假設,假設2002年世界杯,中國隊2:2戰平哥斯達黎加,1:1戰平土耳其,3:3逼平巴西,然后小組出局……那么請問作為球迷的我們是該罵他們在對巴西的時候最后時刻收縮防守只想保住平局的做法是提前投降,還是高呼“國足牛逼”?
最后沒出線,肯定會有人覺得遺憾,惋惜是肯定會惋惜。但要說遺憾和惋惜就會轉變為指責這些球員不夠拼、丟人現眼,像有些讀者那樣說很過激的話,認為國足給他們強行喂屎……我覺得那也是不可能的。
所以平心而論,這些球員在書中的想法和表現都是正常的——有讀者說在明知道拼一拼就能出線的情況下為什么不拼?
問題就是球員們不認為他們應該去拼出線資格,他們就滿足于現狀了。
況且客觀上,當時的中國隊已經精疲力盡,最后能夠扳平比分都很不容易了。確實也沒有余力再去進攻爭取搶一個球——他們僅剩的所有的力氣都只能拿來防守。
他們沒有拼到最后嗎?他們拼到最后了,只不過他們沒有再進一步壓榨一下自己,沒有再逼一逼自己。
因為當時的他們對平局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并不覺得平局有什么不好的。
但那些讀者們的批評錯了嗎?
沒有。
畢竟我們是俯瞰他們的上帝,我們有上帝視角,自然知道他們其實是可以去沖擊小組出線的。
而且作為小說讀者,我們對這些被寄予感情的角色有更高要求也是很正常的。我們希望他們能夠像戰士一樣戰斗到最后一刻,我們希望他們擁有崇高的目標和追求,我們希望他們能夠代表足球運動中可貴的體育精神……
這沒有任何問題,合情合理,而且也應該這么要求——畢竟我們看小說就是為了欣賞那些人類中偉大的英雄主義。
所以大家才會在中國隊最后時刻沒有拼死去搏一個出線名額感到不爽。
覺得他們辜負了自己的期待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