渦流公式卡了人類整整三百年,這個四階偏微分方程超出了人類智商的極限。整整三百年,無數數學家孜孜不倦的嘗試,但無人可解。
當年孫玉蘭同樣對渦流公式的算法進行了一定的研究,最后因為太過艱難而停滯。
徐藝珊繼承了孫玉蘭的工作,并且用一個小時給出了經典代數解。
數學就是這樣,看起來只是一層窗戶紙,但是能捅破這層窗戶紙的人,學術界有個專門的稱呼:
位面之子!
比如從古希臘的極限思想到微積分的建立,這層窗戶紙卡了人類接近兩千年的時間,直到位面之子萊布尼茨出現。
徐藝珊,就是另一個位面之子。
如果徐藝珊不是自己的女兒,徐勇志當時差點跪下喊爸爸。
徐藝珊這樣的不可思議的智商本不應該出現,因為天道是平衡的。上天賜給她絕頂的才智,也賜給她無法治療的疾病。她的命數本來應該在八歲的某一天結束,連同她超絕的才智一同被永遠埋葬。但是,既然她活下來了,那就必定成為天道中的一個意外。
她本來應該在人類的科學領域大展身手,但是不久之后靈氣復蘇,妖魔入侵,國家消亡,修行者崛起。徐藝珊并沒有覺醒靈氣方面的天賦,但是她同樣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徐勇志教授跟隨俞笑月,為濱海城開發各種新式的防御武器。這是一個靈氣的時代,因為傳統武器對許多類型的妖魔毫無用處,所以科技被認為已經落沒。很多覺醒的修行者,本能的厭惡科技,因為大家都知道,科學與玄學根本勢不兩立。許多據城而守的勢力放棄了對科研人員的支持,轉而全力發展修行者的力量。
但俞笑月守護的濱海城則是一個特例。俞笑月并非對科研情有獨鐘,而是受到了孫象的影響。在和孫象的相處中,俞笑月明顯能感覺到他對科技的重視。甚至孫象本人,都有好幾個自然科學的博士頭銜。
俞笑月認為,孫象作為一名正統的修真者,不但不排斥科學技術,而且還相當重視。那么玄學和科學之間,未必像其他修行者說的那樣不可共存。
因為這個原因,俞笑月保留了濱海城的科研機構,并且在亂世初期,大量接納其他城市的科學家。這些科學家失去了特殊地位,淪為朝不保夕的平民,當得知有城市接收的時候,大多想法設法的趕來。
濱海大學成為了整個東方的科研中心,而徐勇志,則成為了負責人。充足的科學力量,為濱海帶來了許多的好處。比如陸合巨墻的設計建造,比如各種新式的武器。甚至科學家組織正在徐勇志的帶領下,研發對靈體類妖魔的特種武器。
科學的落沒,就是因為對怨魂之類無實體的妖魔無效。如果徐勇志能夠成功,那么將為人類對抗妖魔,增加一枚強有力的砝碼。
在老爸整天加班加點大建設的時候,徐藝珊也沒有閑著,她的主要功勞,是解決了整個濱海城的能源供應。
在靈氣復蘇之前,濱海的電力供應,主要依靠燃煤的火力發電,還有部分輕水反應堆的核電補充。這兩種發電方式都需要從遙遠的地方運輸燃料。
在妖魔勢力越來越強大之后,長途運輸成為了天方夜譚,濱海的電力供應捉襟見肘。如果斷電,科技武器將毫無用處,這也是許多城市放棄發展科技的重要原因。
為了支持父親的事業,徐藝珊決定獨自解決整個城市的供電。任何發電方式,都需要燃料,但是有一種發電方式,它的燃料幾乎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那就是利用重水進行核聚變。
可控核聚變發電技術,在靈氣復蘇就是人類科學研究的重中之重,但是沒有一個國家組織成功。因為核聚變時等離子流體中會產生大量渦流,而人類無法計算渦流公式。所以根本無法控制。
還記得嗎,徐藝珊9歲時就獨立完成了渦流公式的算法。所以她完全相信自己可以實現這個奇跡。
按照徐藝珊的設計,濱海城先是建造了一座重水工廠,這個工廠抽取濱海地層下方豐富的地下水,提取其中的重水。
然后在火力發電站的原址上,建造出人類歷史上第一座氘離子聚變反應堆。這一座反應堆完全滿足了濱海的防備要求和生活需求,甚至還有大量的富余,可供徐藝珊進行超級耗能的能量試驗。而且這座反應堆的燃料完全不擔心耗盡,就算幾十年后地下水耗盡,也可以引入海水進行重水提取。
這是一種完美的能源,唯一的缺陷就是,幾乎所有科學家都拒絕進入反應堆內部工作。因為整座反應堆都是由徐藝珊設計的,風格大膽而豪放,稍有不慎就會尸骨無存。除了她自己,沒有有信心在里面可以活過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