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通常封王之后便要“就國”,前往封地進行管理統治。雖然現在的藩國壓根就不需要封王的管理,但人還是必須要去封地的,并且非奉詔不得擅離。
現在皇子辯最大的劣勢便是寄養在外,雖然不知道寄養在何處,但總歸是不在宮中皇帝身邊,而皇子協卻由董太后進行撫養,就住宮內,每日昏定晨省,皇帝日日能見著,感情自然是不同。
可若是將其封王就國,那么皇子協唯一的優勢不再,時日一久,自然就不成威脅。
但皇帝并未同意。
雖然皇帝此后再也未曾提過夸贊皇子協之詞,可沒人會單純的認為此事便就此罷休。
在黃琬看來,皇帝想要增設西園軍,未嘗不是在為以后的動作做鋪墊。
而楊公之所以會收何進入門墻,何進之所以會養寇自重,也全部都因為一件事。
儲君。
皇帝想要強立皇子協為儲君,在朝臣反對的情況下必須要依靠武力強行推動才行,可偏偏武力現在絕大部分都掌握在大將軍何進手中,雖然只是名義上的掌握,可也不便輕動。
因為真正掌軍的是那些世家子。
這些世家子在家族反對立幼的情況下是否會真的聽令還在兩可之間,皇帝自然不會把命運放在兩可的位置之上,所以建立一支可靠的新軍就勢在必行。
而楊公會將何進這一介屠夫收入門下,想必是因為皇帝早就因儲君一時試探過楊公的心意,楊公自然是知道廢長立幼的害處,除了表示反對,還用切身的行動表達了對皇長子辯的支持。
因為何氏驟貴,毫無底蘊,榮寵全賴皇恩。
如果皇帝一意孤行,只需一份詔書就可以很輕易的將何氏全族夷滅,而不會有多大的反彈損失。
可若是掛上了楊氏門生的名頭,以楊公兩代太尉的影響,何進的大將軍之位起碼便真了三成,如此一來就輕動不得。
其實以楊氏的地位,完全不需要參合進立儲這種事情里面,不管誰當皇帝,都會把楊氏倚為臂膀,況且楊氏早已是累公之家,位極人臣,就算是站隊成功也不會更進一步,反而還要擔著失敗后族衰氏危的風險,也就是楊公一心為國方會如此。
.......想那袁氏,同樣的累公之家,就八面玲瓏,誰也不得罪誰。
呵!
黃琬在贊嘆楊賜忠義之余還不忘順帶鄙視了一下袁氏。
對于他這種勵志于改革積弊,想為寒門士子張目某出路的激進派而言,袁氏這種利用自身影響力壟斷郎官名額,搞了個桃李門生滿天下名頭的家族,簡直就是毒瘤。
恨不能除之而后快。
至于害的青州賊寇橫行,民生凋敝的何進,黃琬反而沒有太大的恨意。
因為他知道,何進如此做也是為了自保。
何進之所以養寇自重,或許也是因為前些年楊公病重,何進怕楊公一旦不測,有心立皇子協為儲的皇帝便會立刻對其下手。
這種擔憂是很正常的,如果皇帝真的打算立皇子協為儲,肯定會把障礙給掃平,首當其沖的便是何進何苗這掌過兵的兩兄弟。
儲位之爭,不進則死,況且據傳皇子協的生母王美人就是為何皇后所殺,如此大仇更沒有轉圜的余地,何進為保全其族出此下策也實屬正常。
黃琬也是承擔著一族重任的人,自然知道肩負著全族存亡會面臨什么樣的壓力。
困獸且猶斗,況人乎?
在他看來,此事歸根結底還是因皇帝的一己之私,想要廢長立幼,才會導致今日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