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暈了?”韓絳愣了一下:“快,快救人,怕是有什么隱疾。”
沒有病,純粹就是氣暈了。
王家的家仆七手八腳抬著人往醫館去了。
韓絳笑著對林掌柜一拱手:“林老,晚輩有禮。”
“伯爺有禮。”林掌柜中規中矩的回了一禮,然后雙手將扇子準備還給韓絳,韓絳伸手一擋:“三千六百貫,掌柜的抽個空把賬結了就好。”
林掌柜愣住了。
他只是報一個價,這扇子可是能當傳家寶的東西,三千六百貫,少了。
韓絳吩咐道:“韓嗣,記下來。林掌柜捐資白玉坊蒙童學館一百八十名孩童一年學費、以及一年筆墨,及每日食補。吾師及友人贈扇一把。”
“是。”韓嗣立即取來紙筆記錄,然后送到林掌柜面前等對方簽字。
林掌柜爽朗的一笑,痛快的簽上自已的名字,然后問道:“每個孩童一年二十貫?”
韓嗣立即雙手遞上一張清單。
清單上寫明,學資是一年十貫。
林掌柜是識字的,也是讀過書的。當年汴梁還是都城的時候,州縣八歲孩童若想讀書官府有錢補,每年只需要兩貫錢。讀到州府的學堂還有伙食補貼,到了太學每個月還有一千多文錢發到手。
可眼下,朝廷沒錢。
太學還是免費,但太學只有八十齋,每齋三十人,也就是太學一共兩千四百人。
而蒙童這部分,只能上是私塾了。
所以,一年學費十貫,非但不貴反而可以說很便宜了,因為私塾先生每個月收每個學生,無論是米,還是帛,或是現錢,怎么也要折兩千五百錢。
窮人家的孩子是讀不起書的。
除了學資之外,還有服裝費,每年一共五套衣,夏兩套、春秋兩套、冬衣一套,折六貫錢。而后書本、筆墨折一貫。
書本、筆墨是帖錢的,一貫錢買不到幾本書,書很貴的。筆墨紙硯也不便宜。
最后一點才是讓林掌柜意外的。
就是每天每個孩童發一碗豆花,外加一個煮雞蛋。
除此之外,白玉坊蒙學館還分有女館,就是允許女童讀書,這更不尋常。
看完清單,林掌柜用絲錦小心翼翼的將那把扇子收好,然后找了一個很厚重的木盒給裝起來,這東西絕對可以當傳家寶。
韓絳在旁說道:“林掌柜,有句話我說到前面,扇子我有一筐。但象這樣的只有三把,有兩把都有瑕疵,好的那把我自已收藏了。所以,那天你拿出來欣賞的時候,發現瑕疵別說我騙你的錢。”
“伯爺說笑了,不會,斷然不會。”
林掌柜聽明白了,韓絳忽悠這些名家寫了不少,畫了不少。
建學館花銷是巨大的,特別是臨安府那里地貴、屋貴。
這是善舉。
林掌柜對韓絳半禮后說道:“伯爺,請后堂用茶。”
“請。”
韓絳相信林掌柜知道自已為什么來,能談到多深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