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蒙使團隨著沈星南入了城,進入為使團準備的驛館之中。
城外的人群也開始漸漸散去,但人雖散,心中的憤懣卻是未散,反倒更加濃郁。
刺殺云蒙使團的刺客被一個個斃殺,死狀凄慘,但朝廷卻是沒有一點反應,反倒好聲好氣地將使團迎入驛館。
這種行為,讓圍觀的大夏子民心中更為不滿,這種憤懣積聚在心中,也散播于人群。
這些人回去之后,定會將今日所見向他人傾訴,引起更多人的憤懣,他們都是火種源,是星星之火。
秦旸和弦主也隨著人群入城,第一次踏入這座古老的城池、大夏的政治中心。
稷都給人的第一印象,便是熱鬧,以及繁華。
這座大夏第一城有著悠久的歷史,并且還是大夏的政治中心,論繁華,大夏無一城池可與其比肩,甚至于,云蒙、大玄也無一城池與其比肩。
這所說的城池,包括大玄國都玄京、云蒙國都元都。
大夏立國八百年,有著其余兩國無法比擬的歷史底蘊,哪怕稷都并非立國之時就有的,也非其余兩國能相比。
稷都給人的第二印象,便是歷史的厚重感。
街頭巷尾,尋常巷陌,四處可見古老的痕跡。以秦旸的感知力,甚至能感知到這座古城由古至今而帶來的蒼茫大氣。
可惜,時不時出現的地氣紊亂,卻是破壞了這分厚重和繁華。那轉瞬即逝的微妙感應,好似預示著這座大夏第一城已是如空中樓閣,隨時都會崩塌一般。
秦旸和弦主在街上隨意閑逛的同時,雙腳也在丈量地脈,感應地氣流動。
‘大羅天,推衍地極穴竅。’秦旸突得在心中道。
【地極二竅推衍,消耗劫力二千。】
劫力扣去,大羅天運算無間,秦旸的意識也隨著大羅天之運算雖動,徹悟地極之妙。
隨著秦旸的腦識開發,他也是漸漸跟的上大羅天的運算,大羅天推衍穴竅消耗的劫力也在減少,像這地極二竅,便僅需三千劫力便可算出。
地極二竅屬于《現在如來經》中記載的穴竅,和秦旸目前所練的《太上丹經》分屬佛道,但秦旸現在學貫佛道儒,卻是不虞佛道之間的沖突。
“地極二竅,位于足底,練成之后可與大地相通,連接地氣之力。真氣武道和醫學之中也有相似的穴道,那便是涌泉穴。但打通涌泉穴和地極竅的功能卻是不同。前者為輕身,乃是輕功身法之必練,后者,卻是連通大地,向大地借力。”秦旸明悟地極之所在,自語道。
同時,他也是進一步明悟了穴竅的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