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王不甘心啊,不久后派出外交使節,請趙文王去澠池會談。這又是一個大坑,去吧,很危險。不去吧,又表現的太懦弱。
趙國君臣商議,哪怕澠池是刀山火海,也得去。
因為秦昭王邀請會談是假的,目的依然是利用主場談判的優勢,逼迫趙國低頭,削弱趙國的國際影響力,讓秦國成為真正的天下霸主。
趙國不去澠池會談,正好中了秦國的圈套,他們可以向全世界發通稿:“秦國為了世界和平邀請趙國談判,趙國卻不來,說明趙國根本不想世界和平啊。”
其他國家也會想,趙國太慫了。
所以趙國去了澠池,就是破了秦國的第一招,不僅表明重建和平世界的擔當,也明明白白告訴秦國,我不怕你。
于是,趙文王和藺相如去了澠池。
剛開始的氣氛還不錯,不管兩國領導怎么想,起碼表面上非常和諧,這也應該是秦國這個西邊大國的待客之道,畢竟在秦國的地盤上,禮數不能丟。
然而很快就出事了。
秦昭王突然冒出一句:“聽說趙王喜歡音樂,不如奏瑟來聽聽。”
讓對方的會談代表做工具人,秦昭王已經很沒有禮貌了,但更過分的是,趙文王演奏音樂的時候,秦國史官悄悄記錄:
“某年月日,秦王與趙王會飲,令趙王鼓瑟。”
這是殺人誅心啊。
那年頭的史官不是歷史學者,而是國家唯一的宣傳機器,寫下的每一句話,足以改變一個時代的輿論走向。
秦昭王的做法,就是要在輿論上壓過趙國,并且把趙文王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類似于這次南網和幾大國際電力巨頭在安拉廝夾的對話,國際電力巨頭張口就是南網盜竊核心電力技術問題,并且讓記者全程錄下來,傳播到全世界,以便大造聲勢引導輿論。
而韓啟濤說的是,南網的價值就是世界電力界的價值,那就是:為世界提供更加優質的電力能源服務。
你們國際電力巨頭不是講電力服務世界么,干嘛害怕記者在場啊,沒有必要害怕記者在場吧?要造輿論,就連南網的話一起發出去吧。
國際電力巨頭想造輿論,把南網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那我就先把你釘上去,而且用直徑1米的巨型釘子,把你釘的死死的!
以彼之道還之彼身,拼的就是誰走正路、誰害怕曝光。
國際電力巨頭做了很多虧心事,當然害怕別人揭短,所以韓啟濤的反擊,讓國際電力巨頭迅速失去道德高地,最終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在秦趙的澠池會談上,藺相如也用同樣的方式,反擊秦昭王:“聽說秦王唱歌不錯,那就來擊缶吧,給大家助興。”
秦昭王不愿意,藺相如堅持,實在僵持不下,秦昭王下場擊缶,也做了一把會談的工具人。
在秦昭王擊缶的同時,藺相如讓趙國史官寫道:“某年月日,秦王為趙王擊缶。”
表面來看,秦國和趙國扯平了,但從各自的目標來說,還是趙國贏了。
史書里說:
“秦王竟酒,終不能加勝于趙。趙亦盛設兵以待秦,秦不敢動。”
而藺相如則以外交的功勞,拜為趙國上卿。
談判這種事情,最大的依仗是強大實力,沒有強大的實力,在談判桌上怎么談,結果都是一樣的。
尊嚴,只在劍鋒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