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出行領域爆發的價格戰,可以說是近十年以來中國互聯網企業之間,最為兇猛和慘烈的戰爭。
上至巨頭阿貍、百度、鵝廠,下至如我、你、他的平民百姓,所有人都被裹挾于其中,無人幸免。
“快的和嘀嘀準備合并了”,夏柒昔帶來一個重磅消息。
關煌有點愣住了。
他還在想,小黃車一出,誰與爭鋒?
“快的聯盟”是繼續燒錢,還是跟風硬上?
沒想到竟然直接萎了,走上了前世合并的道路。
可以說,既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
“美團呢?”
夏柒昔:“有傳言說,美團準備退出外賣市場。”
“退出?”
夏柒昔點頭,“王新是個聰明人,單靠美團一家不可能是我們的對手,退出也不奇怪。”
這個時候的外賣市場,規模還不算太大,沒展現出后世萬億規模的風采。
即使與出行市場相比,也差了不止一點。
現在的主流思想是:買賣雙方,交易關系越不穩定,就越容易做成大平臺。
打車的時間地點都是不定的,每次服務的司機也不確定,乘客和司機間沒法形成一種穩定的交易關系,那為雙方牽線的價值就特別大。
而外賣市場,人們不會每天都選擇同一家餐廳的外賣,都想換換口味,換餐廳成本又低,搜索下單就完了,這也讓消費者和餐廳不會形成穩定的交易關系。
但是,還是有人記得住特別喜歡的餐廳電話,直接訂餐。
所以,外賣的平臺就沒有出行的平臺大。
外賣市場交易規模約70億元,而網約車市場規模已經突破600億元,差不多**倍的差距。
具體到公司上,也是如此。
超人壟斷外賣市場,估值不過是幾十億,而在出行領域發力,就迅速突破了百億美金。
既然美團在外賣領域折戟沉沙,起了退縮之意,也不值得奇怪。
畢竟,它的大本營可不是外賣。
2015年第一季度10億元的營收中,到店/酒旅占了98%,外賣不但沒有掙到一分錢,還在持續輸血中。
單靠外賣,美團可支撐不起70億美元的估值。
關煌依稀記得,大概是今年5月,攜程用4億美元的價格,戰略收購藝龍37.6%股份。
10月,攜程和去哪兒正式宣布合并,成為最大的O2O服務提供商。
也可以說是美團最大的競爭對手。
即使現在不退出外賣領域,等到5月也會戰略收縮。
兩者之間必有一戰。
美團已經沒有心思和能力再給超人制造麻煩了。
關煌:“餓了么有什么動靜?”
夏柒昔:“應該會收縮戰略,專注于現有市場,放棄和我們正面交鋒,可能會走小而美的道路。”
既然“大而全”走不通,那就轉換思路。
“這樣的話,那四家公司就不足為慮了。”
“哦?”夏柒昔疑惑不解。
雖然“共享單車”改變了競爭態勢,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這個時候說放心,還有點早吧?
關煌笑了笑,“你忘了他們的融資?前前后后超過了百億。這些錢,靠著公司自己,十年也掙不回來。”
夏柒昔:“你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