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了“快的和美團”兩家心頭大患,接下來就是一片坦途。
Uber雖然來勢洶洶,但是關煌并沒有多少緊張。
縱觀互聯網發展史,還沒有一家外國公司在本土市場取得過成功。
用上海咨詢公司亞鍇璞隆總經理卡普隆的話說,“中國的道路上已經堆滿了外國科技公司的尸體,他們試圖在這里經營自己的生意,但最終都以失敗收場。”
本土優勢就是最大的底牌!
水土不服是所有外國公司的缺陷。
僅僅一個做決策,就讓很多國外公司吃不消。因為最終決策要在硅谷或西雅圖的總部做的,導致很多公司的反應緩慢,應對市場變化不力。
夏柒昔:“隨著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融資對于我們來說,不算難事,依靠融資發展,不失為一條捷徑。”
C論以前,那是創始人苦苦掙扎。
C論以后,形勢逆轉,創始人有資格挑選投資人了。
對于超人來說,現在想要上車的人,不要太多。
只要關煌松松口,融個四五十億美金,沒有多少難度。
小黃車一出,勝負已定。
大量的投資人蜂擁而至,揮舞著鈔票,只想要一個機會。
什么A股、B股、投票權、否決權之類的,完全不在乎。
只要保證收益權就行。
以關煌的表現,把公司委托給他,反而更放心了。
蛇無頭不行。
關煌提醒道:“越是這個時候,我們越要保持清醒,所有人都說你好的時候,你就需要當心了。”
夏柒昔眨眨眼,不明白關煌的危機意識從哪里來。
美團、滴滴伏誅,放眼天下,哪還有對手?
關煌:“對于一家公司來說,威脅永遠都來自側翼,而不是傳統的競爭者。”
“你是說出行、外賣市場之外的領域?”
關煌點頭:“我們已經切入支付領域,和阿貍、騰訊開始了短兵相接,那么就必須正視這個問題,我們的體量和對方相比,差了不止十倍。”
聽到這里,夏柒昔臉色也嚴肅起來。
BAT如同三座大山壓在所有創業者頭上。
據統計,在美國互聯網經濟圈里,Facebook、Google和Amazon三大巨頭只占60%的市值。
而中國的BAT占據中國互聯網公司市值的90%以上。
創業公司不和BAT合作是沒戲的。
當然,想和BAT合作,也必須有BAT看得上的獨特價值。
擁有線下力量的O2O公司就擁有BAT能力范圍之外的屬性,可惜的是站在了BAT對面,成了網絡第四極。
夏柒昔:“我們現在之所以受到資本的狂熱追捧,未嘗沒有這方面的原因,很多人把我們視為BAT之外的新巨頭,對我們抱有太多期望。”
關煌點頭,“是的,之前形勢不明朗,還可以低調發展,現在只能站出來,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夏柒昔明白這個道理。
前期可以猥瑣發育,但是,到了一定體量,就必須把招牌亮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