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連押韻都達不到。
外行人一看,就知道水平很一般。
劉老師自己雖然幻想過寫出流傳千古的大作,卻也自家人知自家事。
對此并沒有太多不甘。
愛好嘛,本來就是自娛自樂的事。
沒想到,不經意間接觸“書生”智能,仿佛打開了新天地。
“書生”錄入了唐詩、宋詞的關鍵字詞,計算出詞匯出現的頻率。
比如“愁”,“江南”這類詞匯,在詞牌“憶江南”下出現的概率最高。
根據詞牌名和劉老師編寫的內容,人工智能推薦關鍵字替換,幫助糾正平仄音,自動生成詩詞……
劉老師一頓操作,頓時震驚了。
平時面目可憎的作品,經過ai雕琢,一下子變得清新可人。
雖然談不上名家精品,卻也能稱得上是“作品”了。
寥寥數語的改變,帶來的卻是天翻地覆的變化。
劉老師把自己十多年積累的詩詞拿出來,用ai修改了一遍,整理好之后,找到出版社的朋友審閱。
對方說他生不逢時,如果是世紀之交發表,說不定還能混個文化人頭銜呢。
現在沒人讀詩了,寫的再好也沒什么用。
劉老師卻很不甘心,思前想后,決定兵行險著,把實情告訴編輯朋友。
兩人一合計,第一本人與人工智能合作的詩詞大作《今秋集》就此面世。
俗話說得好,想好酒也怕巷子深,法雖然很好,但影響一般,沒掀起太大浪花。
這個時代,確實沒多少人看這個了。
如果是寫淫詩艷詞的《玉臺詠》,說不定……
不幸中的萬幸,事情被超人公司搜索到。
正苦于推廣的實驗室如獲至寶,三方一拍即合。
大筆廣告費投進來,各種媒體紛紛報道:
什么“ai與人類第一次碰撞”、“中學老師的ai情懷”、“唐詩與ai跨越時空的交流”……
《今秋集》一炮而紅。
正值“絕藝”大殺四方,引起世界范圍的動蕩,“書生”面世,滿足了很多人的現象。
大家都想看看,ai寫詩和人類寫詩有什么不一樣。
難道人工智能已經發達到連藝術創作都能掌握?
初印十萬本的《今秋集》銷售一空,成為文化界年度暢銷作品。
劉老師借此名利雙收,從一個平凡乃至平庸的語文老師縱身一躍成為新時代網紅。
而“書生”的也徹底破圈,知名度和它的兄弟“絕藝”不相上下。
有人說它是藝術創作的福星,也有人說它毀了藝術,眾說紛紜。
關煌:“你用過書生智能沒?”
林貞貞搖頭,“我還沒有。”
關煌笑:“是不是看不上?”
“也沒有,就是感覺不太好。”
關煌:“不用也沒什么,這個東西……”
“怎么?”
關煌心想“你這半吊子水平用過之后恐怕會徹底斷送創作的熱情”,嘴里說道:“沒什么,目前還不成熟,只能簡單地起到搜索功能。”
林貞貞沒有懷疑,“我接受新事物向來很慢,所以我的朋友也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