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小礦,年產量60萬噸和以上的中型煤礦,抗風險能力要大一些,而且這些煤礦,一般都握在本地比較有實力的老板手里,這些老板的社會關系、資金儲備、活動能力,比起尤達這樣的小門小戶,又要上了一個臺階。
但是在這次風波之中,也有一小部分中型煤礦沒挨得過去,和尤達的結果唯一不同的是,這些煤老板雖然放棄了煤礦退場,但是經濟上損失不算太大,拿到了足夠的補償,煤礦賣出了好價錢。
當然,這個所謂的好價錢,只是相對而言,如果在正常的年頭,一個60萬噸的礦,雖然不敢說是無價之寶,但也絕對不是花這個錢可以買到的,想都不要想。
讓人大跌眼鏡的,是武城縣的王老板。
在當地所有的煤老板之中,王老板都算是個人物,雖然還不能和齊家這樣的頂尖大戶相比,但也絕對算得上二流頭,一流末的存在,整個武城縣的煤礦市場,就是王家和張家共同把持,這兩家是親家關系,兩家聯手的話,足夠和頂尖大戶掰手腕子,尤其在武城縣,外面人根本進不來。
但是這次,王家也倒了,也是這輪風波中倒掉的最大煤老板。
說起來也是奇怪的狠,王老板和張老板在下半年忽然發了失心瘋似得,瘋狂抵押借錢,以應對煤價的大幅度下跌,而且產量不降反增,同樣賣出了許多的低價煤。
但是沒幾個月之后,王家忽然爆出來一個丑聞,王家的獨子在外面有私生子。
這個事本不大,煤老板嘛,驕奢淫逸的代名詞,外頭有女人有私生子不算什么,可偏偏張家和王家是親家,這個消息惹怒了張家,兩邊很多的合作一下子暫停了。
其實正常情況下,直到這一步,也不會出太大問題,畢竟兩家是合作,而不是誰依托誰,誰跟著誰吃飯。
偏偏屋漏偏逢連陰雨,一家省級的媒體好像對王家公子的花邊新聞產生了興趣,進行追蹤報道,查到對方喜歡賭錢,經常一夜之間輸贏就是好幾十萬。
緊跟著,又爆出了這位王公子常去港澳賭錢的花邊新聞。
于是銀行有足夠的理由,開始查王家的賬,找各種原因,暫停了后續的貸款。
這里面要說沒點貓膩,誰都不信,王家在武城縣經營了二十多年,根基牢固,當地的銀行關系極好,正常情況下,即便外界有各種傳聞,銀行也會全力支持,何況王家還有實實在在的礦放在那,資產跑不掉,怎么著也不至于反手一刀。
說法很多,有的講是王家的親家張家出手,賣出了很多負面消息,也有的講,是當地幾個大礦老板聯手,壓住了王家。
總之,最后的結果就是,王家這個正常情況下,不可能倒掉的大煤老板,在負面新聞、資金斷裂、債務同時上門等等不利的因素之下,轟然倒塌。
短短一年時間,幾個縣的煤礦,倒掉的、告急的,有一半多受到了嚴重的波及,剩下的一小半,日子也不怎么好過。
這還有個隱患,之前煤價暴跌,很多煤販子和用煤廠家涌來,但是一下子倒了這么多礦,后續供應不上了,一開年,這些用煤廠家即將面臨著燃料短缺的困境。
這不是小事,不僅關系到小老百姓的生計,關系到幾個縣的經濟,甚至直接影響到全省的煤炭和上下游行業,畢竟全省的產煤基地,就那么幾個縣。
先是各個縣,緊跟著是市里,最后,省里直接派了代表,和僅存的煤老板以及幾家大戶商量,怎么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