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1日。
新人類計劃完成,內地全體人口億人全部完成生物計算機植入工作。
另外香江有萬人、澳境有萬人、大員省有萬人完成新人類改造。
剩下沒有改造的人,其中的原因已經不言而喻了。
而人類聯盟一共完成新人類改造的人數,刷新到萬人。
幽冥府結束了年度會議之后,決定將2016年命名為新人類紀元元年,簡稱為新紀元。
而2017年在新人類內部正式啟用新紀元,2017年即為新紀元1年。
這意味著舊時代的公元紀年正式成為過去式,人類歷史邁入了嶄新的一頁。
……
黃明哲下線之后,站起來伸了伸懶腰,拿起一旁的高能營養液,補充一下體能。
打開辦公室的門,他此時依舊在納米機器人研究所里面。
來到實驗室里面的測試場中。
何世秉正在操縱著納米機器人,現階段的納米機器人已經接近成熟,唯一的不足之處,或許就是操作者的外掛設備方面。
只見何世秉頭戴著一頂科幻感十足的銀灰色頭盔,這是一頂集成了腦波感應、中微子通信、內置生物計算機、多功能眼鏡的頭盔。
納米頭盔主要是為了操縱納米機器人,也可以輔助操縱者戰斗和工作。
另外就是一個12公斤的電池背包,里面包含了:有一塊儲能24千瓦時的10公斤高能電池,充電范圍150米的無線充電器,電池管理系統。
測試場中,一些銀灰色團時隱時現在空氣或者地面上。
由于納米機器人的直徑只有480~510納米左右,通常粒徑在10微米(PM10)以上的塵埃會因為靜置(也就是風力不再抵抗重力)而下沉。
而更小的塵埃顆粒物就無法自然下沉,只能通過過濾或下面提到的電場方式收集。
因此納米機器人可以直接懸浮在空氣之中,它們可以利用自身靜電場實現快速移動和聚攏。
在測試場一旁,黃鴻達正在操縱著各種電磁干擾、激光干擾、聲波干擾設備,不斷地干擾著納米機器人的操縱。
黃明哲點開他們的測試報告,發現納米機器人還是存在不少缺點。
比如能耗非常大,一單位(一千克)納米機器人,在高強度運轉狀態下,一小時需要消耗15~17千瓦時的電能。
其實這個能耗不是納米機器人本身的能耗,而是無線充電器的消耗,無線充電器釋放出去的電能,最多只有15%被納米機器人接收到。
第二個弱點是操控范圍,從目前的一系列測試來看,納米機器人的極限工作范圍只能達到3.4公里左右。
但是實用范圍只有400米左右,因為這涉及到精控、充電距離的限制。
這還是新人類有生物計算機輔助,普通人來操縱納米機器人,估計翻不出100米。
當然這個缺點還是有一些解決方案的,比如使用中微子原子成像儀,就可以精確控制3.4公里范圍內的納米機器人。
問題是中微子原子成像儀,最小都有45公斤,可以覆蓋3.4公里的中微子原子成像儀,重量要達到150公斤左右。
這個重量對于單兵使用極大不利,只能適用于裝甲車之類。
不過就算是有這些缺點,納米機器人的用途依舊非常大。
何世秉操縱著納米機器人,將一塊上百公斤重的高強度合金鋼板,在短短十幾分鐘里面給啃成一堆粉末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