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老虎讓他趕緊拜師,但是沈夢溪心中對于自己是否拜一休和尚為師,心中還有著顧慮,如果是小孩子的一休和尚,他說不定拜師了,可是這位一休大師實在是和自己想象中的一休大師實在不是一個。
沈夢溪的質問就像是一道驚雷一般,大德寺里的僧人們目瞪口呆,這種嚴苛的質問從來就沒有人敢這樣說過。
要知道天皇和公卿貴族,將軍大名武士,之所以孜孜不倦地拿出金錢、土地供養僧侶,不僅僅是因為相信佛法能夠庇護國家,同時也相信因為供養僧人,所以僧人念佛念經的無邊功德也能夠分潤到自己的身上,將來能夠得到福報,來到凈土,或者下輩子能夠投個好胎,繼續成為權貴。
可是現在的貓居然在抨擊這一點,要知道就算是釋迦佛祖生前也是同樣托缽乞食,難道佛祖他老人家也錯了嗎?
荒謬,簡直就是荒謬絕倫,果然就是妖怪,就算是聰明,也不過區區畜生,不知道僧為佛、法、僧三寶之一,敬奉僧人就是篤敬三寶,自有功德,自有佛祖庇佑。
僧人們齊齊想道,對著貓兒怒目而視。
畫僧墨齋心中念著阿彌陀佛,在天竺僧人們不應該擁有土地、財富,托缽乞食是天經地義的,不慕世間浮華,專心修得佛法,然而佛教傳到中國,這個托缽乞食的傳統就受到了嚴重的抨擊。
托缽乞食,在儒家士大夫的眼里這是不勞而獲,在道德上是受到抨擊的,令人崇敬的僧人在道德上受到抨擊,佛教的信仰就傳不下去。
因此唐代高僧百丈禪師制定了禪宗僧眾的《百丈清規》,不僅規定僧人們的戒律,更是要求僧人們自己種田不勞動者不得食,時至今日少林寺等諸多寺廟都有僧人專門耕種的土地。
盡管到了現代,因為寺院成為風景區,游客們交了門票后,將僧人種的耕田折騰得一塌糊涂,可是不可否認的是,中國佛教確實解決了這個不勞動者得食的道德難題。
我們天朝和尚,不結婚、不吃肉不喝酒,不拿金錢,勞動最光榮,一層又一層的道德光環。
在中國禪宗,僧人們種地也是修行的一環,但是你這是中國禪宗的制度,跟我們日國禪宗有什么關系,我們實現的日國特色的禪宗制度。
抽煙喝酒娶老婆,吃肉賭博逛青樓,我們依然還是好和尚。
好的制度,借鑒可以,搬來就不必了,什么湯武放伐、改朝換代的異姓革命不就沒有學,科舉制度也同樣沒有學,不勞動者不得食,不準吃肉這些制度更是沒有完全學。
因此一休和尚喝酒吃肉逛青樓的和尚,真的是和尚嗎?
“干我鳥事,老衲終日吃飯,未曾嘗過一粒米。”
就在墨齋正為一休大師感到為難時,一休和尚滿不在乎地開口了,他用手指著自己的嘴,說道,“我這里邊,從上到下,是一條筆直的大道。賣魚的,賣肉的,賣酒的,全都從這兒路過,何須承擔罪責。”
一休和尚笑了笑,“老衲安然端坐于此,怎么來到這個世間,又怎么離開這個世間,我什么都沒帶走,一絲未穿,早已開悟,貓兒施主,你怎么還執著于我,你要明白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壽者相。”
沈夢溪一臉茫然,“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雖然聽不明白一休和尚講的什么意思,但是他還是隱約明白了,似懂非懂地說道,“雖然我挺不怎么明白,但是我覺得你說得很有道理,那么你覺得老婆羅門的做法是錯誤的嗎?”
沈夢溪心中充滿疑惑,如果說老婆羅門的做法是錯誤的,那么為什么他摸自己一把,就能讓自己的身子變成半個金身,如果說老婆羅門的做法是正確的,那么一休和尚的做法豈不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