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考古的分支學科里,還有單列出來的疾病考古學,但凡考古遺址中出土了和醫藥學有關的考古,都可統稱為藥物考古。
值得一提的是,華夏傳統的藥物學,在古代被稱為【本草】,寓意“以草為本”,因此藥物考古又可稱為“本草考古”。
總說現代的中醫之所以式微,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很多正統的中醫學術失傳斷層了,弄得當今的中醫們學了個不三不四。
而醫史學家,恰恰是將這些埋藏在歷史黃土下的醫學文化重新發掘出來的考古者!
他們的使命,就是復原古代藥物應用的歷史與文化,探索先民與藥物的關系,復原、重建人類利用藥物的歷史。
這個學派,在西方最先誕生,華夏這邊的開創者,是著名醫史學家王吉民,他在民國時期就意識到了傳統中醫很可能會被西方醫學全面取代,為了保存傳統醫學文化的火種,他于1936年開始籌辦醫史博物館,兩年后正式成立,首開醫學文物和文獻征集之先河!
當時曾有人問王吉民先生保存這個作甚,王吉民有言:“即便目前西洋醫學被證明比傳統中醫更快捷有效,但這不能證明中醫就是要被放棄的歷史遺物,這是老祖宗們幾千年積累下來的傳家寶,丟不得!我能力有限,重振不了中醫的旗幟,只能將它保存傳承下去,留給后人,讓后人去評判!如果后人能利用我保存的中醫去多救幾個人,那我今天的付出就值得了!”
……實乃國士無雙!
“葛叔叔。”
這時,樂城居然站起來,彬彬有禮的跟葛東旭欠身問候。
宋澈一怔,沒想到這個桀驁不馴、脾氣粗暴的二世祖,居然還有如此恭順的一面。
不過平心而論,就算不認識,宋澈、吳元奇等人,都對醫史學家有一種天然的好感和敬意。
這個職業和考古學家類似,往往寂寂無名,又沒多少利益可圖,還肩負著傳承醫學文化火種的使命,典型的錢少事多離家遠。
只有品德高尚的醫者,且懷揣著對醫學純粹的熱愛,才能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下來。
葛東旭也對樂城報以微笑,還抬手輕輕拍了拍樂城的肩膀,道:“你父親的身體還好吧?”
“沒大礙,多休養一些時日就行了。”樂城回道。
“那就好……唉,你也要爭氣,可別再讓你父親操心了,這么大歲數的人了,該頤養天年了。”葛東旭教誨道。
樂城非但沒有抵觸,反而很干脆的點頭應允了。
“葛教授,我依稀有聽聞過您的事跡……”吳元奇沉吟回憶了一下,道:“我曾經看過您發表在《中醫年鑒》上的文章,是關于良渚遺址、河姆渡遺址等考古中發現的醫藥文物,我看完之后,啟示頗多、受益良多。”
葛東旭點頭笑道:“對,十幾年前的事了,居然還有人記得。”
“葛叔叔的手筆又豈止這么些,滿城漢墓、威武漢墓、長沙馬王堆墓……但凡涉及到醫學文物的遺址考古里,基本有葛叔叔的參與。”樂城猶如一個小迷弟,侃侃講述著葛東旭的非凡事跡。
不用細說,就知道這些歷史文化遺址里,都保存著或多或少的醫藥文物,通過這些醫藥文物,不僅可以補充這些古文明的內容,還能推演出這個文明里的古人們是如何治病的。
這些都是千金難買的醫學寶典啊!
“這么一說,我也想起來曾經看過葛教授的那篇《中醫考古及出土文物研究》了,失敬失敬。”沐春風也連忙跟進拍馬屁。
看樣子,是想提前跟這位考官打好關系。
至于他究竟有沒有拜讀過葛東旭的作品,那就不曉得了。
畢竟《中醫考古急出土文化研究》,是業內比較知名的古醫藥經典讀物。
“你們太抬舉我啦。”葛東旭擺手苦笑道:“我和你們可沒得比,你們一個個都是當今杏林中醫里的佼佼者,而我就是年輕時候學醫不精,注定當不成一名好醫生,只能跑去鉆研那些醫學古文化,勉強做出了一些成就,也算給國家的中醫學術文化添點磚加些瓦了,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