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不用二三個世紀之后,領航者現在就開始清除這些太空垃圾了。
把太空垃圾燒掉太浪費了,領航者就要搞精細的活。
已經在太空軌道上的設備,那可是太珍貴了。
工蜂一號在垃圾帶里穿梭了一會,雖然有撞到一些太空垃圾,但是因為相對速度較慢,所以影響并不大,它可不會把太空垃圾狠狠的撞出去,然后給其他正常運行的衛星造成麻煩。
雖然隨便撞一些太空垃圾就能給其他衛星造成麻煩的概率非常低,但也不是100%的沒問題。
領航者是有責任心的人類公司,它可不會干那種事。
很快,工蜂一號就找到了那顆天夏的通訊衛星。
工蜂一號上的攝像頭可不是一般火箭上面級自帶攝像頭能比的,一般衛星上天之前會有一些照片,但是衛星進入太空之后,它最后的影像都來自火箭上面級的攝像頭,而衛星真正的軌道運行情況,幾乎沒有人看過。
所以就像看了一路的太空垃圾一樣,人們這次也終于看到了真實的人造衛星運行情況。
然后工蜂一號鐵手無情,直接用機械臂抓住衛星上的堅固結構,天夏航天局那邊使用權限讓衛星收起了太陽能板。
這樣飛的快一點。
開著太陽能板當然也能飛,但是那么大的板子支棱著,工蜂一號有裝甲肯定不怕太空垃圾的撞擊,但是一路飛回維修艙,衛星可能就真報廢了。
衛星收起了太陽能板,工蜂一號就開始變身了,船體中部直接打開了兩個艙門,機械臂輕巧的把衛星放了進去。
這是一顆完好的衛星,可不能直接頂在前邊一路沖回去,得保護好點。
保護的越好,之后維護升級起來就越方便。
等把衛星安全的運回維修艙,連帶著飛船一塊進入了維修艙,然后被固定,最后,關燈!
看直播的人才反應過來。
“然后呢?”
“這就沒了?”
當然不,領航者整活怎么可能這么不上不下呢。
維修艙只是維修艙,有機器,有設備,但它最重要的就是空間大,夠空蕩,可以提供足夠大的加壓空間。
所以很多制造設備是不具備的,沒有制造設備就不能制造零件,它需要跟制造中心搭配使用。
這也是為什么兩個維修艙要裝在制造中心兩邊的原因。
而制造中心呢,一個星期之后就發射上來。
移山號火箭要進行一些檢修,然后再發射制造中心。
到時候會有宇航員乘坐軌道穿梭機對接制造中心,然后通過制造中心進入維修艙。
至于維護升級個衛星什么的,等一個星期很正常的。
反正接近報廢了,如果能檢修一遍,順便升個級,那絕對賺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