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足的部分,總能想到辦法,比如過往青照一中的優秀畢業生們。
但這個方案同樣不好通過。
那邊黃家灣的居民剛堵完,這邊商業街和一中周邊的商戶們,又聯合起來堵了寧秀鎮府的大院子。
寧秀鎮的領導們,同樣不想一個幾千人口,有著龐大消費能力的學校外遷。
所以,青照一中這個難題就拖下來了。
不出意外的話,還會拖相當長的時間,直到青照的財政或者上面的財政寬裕一些再說。
至于什么時候寬裕,這就不好說了,畢竟經濟發展建設,到處都缺錢。
呂冬很有覺悟,走到如今這個地步,將來母校建設,他一定會主動掏錢的。
這是應有之義。
果不其然,張勇校長專門找到他和宋娜,聊了好一會,又鄭重的給呂冬和宋娜留下了聯系方式。
這也有好處,起碼釘子將來考不上高中,能從張勇這里弄到個名額。
分數不夠交贊助費上高中,如今仍然很普遍,校領導們手里,每年都有分配好的名額。
這也算一種隱形福利。
聚會,又是大過年的,免不了一場吃吃喝喝。
宋娜剛把呂冬的外套掛在椅子背上,還沒坐下,就見到周珊珊過來,坐在呂冬另外一邊。
當然,她不會誤會什么,周珊珊跟鄒凱談了這就兩年了,為了去一中任教的鄒凱,周珊珊據說放棄了去島城一個公司實習的機會。
呂冬跟她是老同學了,直接問道:“有事?”
周珊珊笑了笑,說道:“年前看報紙,你公司一直在招人?我見有招財務會計?”她干脆問道:“我去你那實習,收不收?”
呂冬問道:“你咋也是財大畢業的,沒地方去?”
“有地方是有地方,但找份工資高點,福利待遇又好的工作不容易。”周珊珊明顯有想法,看了眼朝這邊走來的鄒凱:“他當老師前兩年工資很低,我倆畢了業,總得買房子啥的,咋也要有個賺錢多點的,他喜歡穩定的環境,冒險這種事,還是我干好。”
呂冬笑:“來我這可不是冒險。”
周珊珊故意說道:“你那里又沒編制。”
呂冬知道她是開玩笑,說道:“行,我那里缺人,尤其信得過的。不過,珊珊,有些話我跟你說在前面,咱們同學歸同學,工作歸工作。”
周珊珊點頭:“我懂。”
呂冬說道:“你這邊初七初八的就過去參加面試,程序總得走走。”
周珊珊應道:“初七我就過去。”
鄒凱這時候過來,坐在周珊珊旁邊,幾個人換了話題,聊起學校里面一些趣事,不再提周珊珊要去呂氏餐飲這茬子事。
呂氏餐飲需要高端的人才,也需要優秀的大學生,哪怕這個社會上各種調侃的段子開始出現,也有少數大學生畢業之后,為當年班里倒數幾名打工的例子,但稍微有點腦子的人都知道,有過高學歷教育的人,在普遍的可塑性和發展前景上,要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