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佶吃吃道,“誰能無意念或許只有先生能夠做到”
沉約搖頭道,“誰都不能斷念。”
趙佶心想,那是不是意味著誰都無法修行到釋迦所言的境界
沉約明白趙佶所想,“人不能斷念,但可以做到不染念。”看著被黑霧環繞的蕭楠、仍舊閉目端坐的水輕夢,沉約指給趙佶解釋道,“蕭楠和水輕夢就是很好的例子。蕭楠雖持戒,可他念頭煩雜,因此仍是念塵厚重,這才一進入天子就顯露出來,需要天子基幫他除塵。水輕夢有念,但念出不染,是以微塵起,隨即散。不過需要極為敏銳的觀察,才能發現她意識的運作。”
夜星沉突然道,“這應該就是四禪八定中的非想非非想定的境界”
四禪八定并非釋家專有,事實上,古代修行者多知此定。只是因為釋家對此解釋的最透徹,才讓很多人以為這是釋家專有的法門。
沉約點頭,“正是如此。處于非想非非想定的修行者,意識就到極為奇妙不可描述的境界。”說到這里,沉約不由一笑,“既然不可描述,那自然是用文字、思想無法形容其妙的百分之一,或許我們可以認為那處于時刻勤擦拭和本來無一物中間的境界。”
時刻勤擦拭、勿使惹塵埃。
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這是神秀和六祖在論述心性時認為的心性狀態,眾人自然知曉。
夜星沉喃喃道,“這兩種境界一種是時刻警覺掉入泥坑,一種是早無塵泥之念,出而不染。”
沉約認同道,“正是如此。水輕夢正處于這兩者之間的意識中,出而不染保證她與天子基融為一體,尚存泥坑之念,卻存度世救人之心,幫助再入天子基之人洗塵。”轉望琴絲,沉約問道,“我說的可有問題”
琴絲嘆息道,“你解釋的再清楚不過。盲者復明,極不習慣。世人進入天子基,遭遇的不習慣要比盲人復明更過萬倍。因為盲人復明,不過是改變視覺神經、生活日常的不習慣,可世人要入天子基改變的東西太多太多。”
沉約微微點頭,“他們要改變的是他們一直賴以生存的那些根基和理念。”
井底之蛙能去大海,卻不想去大海;夜郎自大可窺廣博,但始終自囚一隅。
世人總喜歡分門別類的將自己納入一個圈圈中,才會習慣這個圈圈內的自己,習慣周邊的穩定
沉約所想,再現眾人面前。
琴絲見狀點頭道,“對世人而言,馬斯諾的五層需求層次的搭建雖很不完備,但他看出了世人最致命的一個問題世人在滿足生理的需求時,會產生極為強烈的延續需求,他們希望將生理需求帶來的滿足長久的保持下去,因為這種操作,就形成世人的安全層次。”
微有嘆息,琴絲再道,“但就是這種安全,讓世人固步自封,再難走的更遠。在天子基的問題被你解決后,水輕夢和我隨即在小規模嘗試進行實驗,但實驗的問題卻是多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