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又說試吃了學成歸回廚子的菜,覺得并沒有呂武做的好吃。
最后,告訴呂武關于開酒樓的事情已經在進行,讓他等待好消息。
老呂家與魏氏的合作,明明技術和想法都是呂武提供,魏氏卻占了其中的六成,韓氏占了三成半,呂武只得了半成。
也就是分為一百股的話,魏氏得了六十股,韓氏得了三十五股,呂武才分到了五股。
呂武對此沒什么不滿意的地方。
他沒有那么大的面子讓各家貴族,同意在自己的地盤上開設酒樓。
并且,打造鐵鍋的所有東西,包括買地建樓,食材等等,包括人工,都是魏氏和韓氏出。
話說,還有什么不滿意?
呂武還有一個項目是魏氏和韓氏不摻和的。
他真的想要去弄路邊攤,也就是賣豆漿和油條。
當然不是他親自去擺攤,會將需要的工具造出來,再找來愿意的屬民,由屬民去各個村莊或是城市進行經營。
先期會是老呂家全額投入。
賠了全算老呂家的。
能賺錢的話,攤子的一應東西會以貸款方式賒給屬民,然后老呂家在這項事業第一年占六成的股份,逐年減少,直至到占一成,永久擁有分紅權。
這種方式比周扒皮還周扒皮,但在春秋卻是獨一份的做法。
以至于呂武對愿意冒險的屬民解釋完,他們非但不覺得呂武是在剝削,還覺得呂武是天大的好人。
其實,屬民給領主干活是白干活,沒工資的這個說法。
呂武卻教會了屬民營生手段,并承諾幫忙創業。
因此,即便老呂家永久性占了一成分紅,屬民需要自己出人工和承擔后勤,他們也只會感恩戴德。
又是一個半月過去,靜極思動的呂武快受不了時,家老卓告知是時候為屬民干點什么了。
這年頭的貴族要為從屬做什么?
可以任意指派屬民,卻要帶屬民走上富足生活,是一個很粗糙的概括。
呂武得知應該集結武士,帶著他們將周邊的動物殺一批,清剿領地范圍內的猛獸,一下子就來了興趣。
而這個其實就是領主的責任。
“可算能動彈了!”呂武霍地從懶散進入到興奮狀態,又問:“我的甲胄和武器呢?”
家老卓早有準備,只是將甲胄和武器拿回來時,呂武卻是看得直皺眉。
很明顯,皮甲和武器都是老呂家“祖傳”下來。
也就是呂武“前身”那一位父親留下的。
皮甲陳舊,對呂武來說還顯得偏大。
他將青銅劍從木鞘里抽出來,發現劍刃的崩口很多,好像再弄一下都能當鋸子用了!
家里有冶煉作坊,還有鐵錠,怎么不去打造鐵質兵器?
只因為不是能打造鐵器了,就等于能制作出能用的鐵質兵器!
目前青銅技術都還沒有發展到巔峰,對鐵的技術只是初步應用階段。
也就是以現在的技術,不是造不出鐵劍。
但是,信不信鐵劍與青銅劍對砍,斷的是鐵劍,而不是青銅劍。
呂武視線像是在看著青銅劍,只是眼瞳沒有焦點,他在想:“提高溫度能冶煉出更純的鐵料;鍛造手法的話,我倒是記得一些;只是要好好回憶一下,加入什么東西,也就是什么配方,才能使鐵料的質量達到制造兵器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