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哪怕是培養一名普通的武士需要耗費多少時間和資源嗎?
然后,成為武士的標準又是什么。
真就不是發一把武器,就是武士了。
需要的是掌握戰斗技能,并且持之以恒地鍛煉殺人技巧。
而關于體能方面的訓練,沒有足夠的產出支撐,能練出來才是有鬼了。
對甲士的要求更高!
首先身高要達標,再來就是足夠強壯,體能耐力的要求很嚴格。
不然,穿一身鐵甲不用說跑,走上幾十米就氣喘吁吁,上戰場去送人頭的吧?
魏氏對老呂家并不全面了解。
魏琦知道老呂家的冶煉技術很先進,但他更知道有裝備是一回事,有沒有足夠的人去穿上那身裝備又是另一回事。
所以,他一聽到呂武帶來三千甲士,腦子里的第一個想法就是:這特么是在逗我?!
呂武也知道啊!
他面對任何的質疑,只會給出一個答案:有甲,任性。
說白了,老呂家就是能大批生產甲胄。
別人需要精挑細選,老呂家但凡能穿,呂武就賒借了,咋地?
至于說武士穿了之后是正正得正,還是正正得負,他們要自己心里有逼數,做出最恰當的選擇。
很有逼數的呂武,他真正看重的是集中起來訓練長達三年之久的五百重步兵。
要說甲士,老呂家只有這五百名武士才算是符合要求。
這些年,他做的更多的是讓來自韓氏、魏氏、趙氏和邯鄲趙的那一人歸心。
上位者想讓下位者歸心,無外乎是“解衣推食”或“厚重賞賜”兩套。
一套是精神層面。
另一套則是物質層面。
對于做戲這種事情,呂武一開始干得比較粗糙,后來也就漸漸成為一個好演員了。
再有他武勇的加持,老呂家展現出明顯的上升趨勢,不敢說那些人全部忠誠度滿值,起碼是將自己當成老呂家的人了。
在城外營地漫長的等待中,呂武先后接見了幾批人,無一例外都是來求購鐵甲。
他因為沒有得到魏氏那邊的回饋,一一進行了婉拒,卻又是給出了后續的期待感。
應該是該到的軍隊已經到齊,又或是上層人物準備就緒。
開拔的命令被下達。
在臨出發前,呂武才知道這一次的情況有些特殊。
國君要求晉國的中軍、上軍、下軍和新軍都要出動。
只是會盟而已,用得著這么勞師動眾?
盡管幾個“卿”互相之間或多或少有些矛盾,欒氏與郤氏更是斗得有些兇,他們卻是形成一致的意見。
行!
要幾個軍團一塊出動是吧?
那就全部出動,只是每個軍團都不滿編。
比如呂武所在的新軍,他很忠厚老實地帶來了一個滿編的“師”,連輔兵都是齊備狀態。
結果,新軍竟然特么只有兩個半的“師”,并且其他人壓根就沒帶多少輔兵!
“留下一萬輔兵。”呂武才不當這個冤大頭,吩咐梁興,道:“你且帶他們歸鄉,后續自行追來。”
老呂家的家臣一看家主這么“實際”,一個個立刻就心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