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對殺死潘黨其實感到很驕傲。
畢竟,殺的可是天下第二。
只不過,他對自己超過二十米就沒什么準頭的遠程攻擊力,著實是感到極度無語。
這個是無論他怎么練,反正就是練不好的情況。
為此,他都被逼得準備了五柄全金屬長錐,用來在二十米內進行投擲。
晉國這邊對潘黨死亡,一來是高興自己這邊的貴族殺了楚國的天下第二,再來就是無比的解氣。
不是潘黨在戰陣上殺了多少晉國將士,是另外的事情。
完全是“邲之戰”結束之后,潘黨對楚莊王建議,收集晉軍戰死者的遺體打造“京觀”。
這個“京觀”是什么,不用過多解釋。
當前是春秋中葉,諸夏內戰中沒人干出筑造“京觀”的事情,再怎么恨也只是針對某個有血海深仇的個體。
以現在來定論,晉國和楚國不算同一個體系,甚至已經不統屬一個文明。
可是,兩國交戰其實還算講“禮”啊!
是什么樣的原因,致使潘黨對楚莊王建議收集晉軍戰死者的遺體,干筑造“京觀”來炫耀武功這種事情?
楚莊王并沒有接受潘黨的建議。
然而,潘黨所說的話,不但被史官記載,還傳到了中原列國。
事情沒干成。
建議卻被傳播了出來。
其余諸侯國對潘黨是什么看法?
反正晉國這邊有自己的看法。
那個看法就是,無一恨潘黨不死!
也就是時間已經過去二十一年之久,仇恨隨著時間變淡。
要是相隔的時間不久。
呂武干掉潘黨并將尸體帶回晉軍營盤。
說不定潘黨的尸體會被扒光吊在旗桿上暴尸。
呂武只是知道“邲之戰”,并不知道“邲之戰”的詳細過往。
可能是事情太多,又或是晉國的高層也忘了。
沒人過問呂武對潘黨遺體的處理。
要不然,事情絕對沒有這么簡單。
晉國人非常記仇,并且報復心也極重!
呂武所不知道的是,潘氏的家臣帶著潘黨回去的半途被晉國幾個貴族帶兵追上,發生了一連串的后續。
他來到魏琦軍賬外,發現里面挺熱鬧,有著各種歡聲笑語,時不時還傳出一聲吆喝。
軍營外,新軍正在郤犨和郤至的統率下,對閉營不出的楚軍邀戰。
晉軍營盤前方,幾個軍團抽調出來的“師”列陣等待;營盤之內的絕大多數位置一片肅然,時不時會有一隊巡邏的士兵走過。
魏琦營帳這里的歡聲笑語過于顯眼了一些。
按照道理來講,平時要是這么喧鬧,軍司馬早該帶人來砸場子了。
然而,軍司馬對魏琦這邊的情況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呂武站在帳簾之外,要伸手撩開帳簾,帳簾卻被人先一步撩開了。
他與魏相來了個面對面。
魏相看見是呂武,臉上強裝的笑容漸漸淡去,換上了憂愁,說道:“可隨相漫步?”
作為兒子,知道自己的父親即將赴死,傷心和憂愁是應該的。
魏相與父親魏琦的親情很濃,沒有情緒崩潰已經算是意志力很堅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