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卿”先后告辭。
國君需要等智罃寫好文書送過來,再由他來進行必要的“認證”手續,會議上的任命才會下發。
他現在能用的人手幾乎沒有。
算得上是近臣的人選,有一塊從“單”地過來的原叔,再來就是自己一母同胞的弟弟楊干,往下就是一幫公族了。
原叔就是單公姬朝的二兒子。
國君現在能大用特用的只有原叔。
想任用一母同袍親兄弟楊干和一幫公族,需要找到合適的機會。
關于任命?
國君就是讓原叔親手送到那些人的手中。
得到任命的人該是怎么樣的歡喜雀躍,國君需要等他們來謝恩才能看到了。
“下軍將可需回封邑?”國君忙完,才問了呂武這么一句。
其實,呂武不用無時無刻守在國君邊上,大可以回去自己的那個“殿”辦公或摸魚。
國君對呂武一直在身旁,感到了很強的安全感。
他卻也明白一點,知道呂武恐怕是迫不及待想要回自家封地處理相關事宜的。
而呂武滿腦子郁悶要怎么管理“原”地和“溫”地。
那是兩塊飛地。
陰氏不像另外那些家族,呂武沒有什么兄弟,更沒有叔伯親戚,是一棵獨苗。
他的那些兒子才多大?
最大的呂陽也才七歲,無法實際幫忙管理封地。
飛地啊?
他最好的選擇是讓某個兒子過去當招牌,封地的實際管理交給家臣。
哪些家臣合適呢?
關于這個,他需要好好地思量一番。
怕不怕封地被家臣管著管著不屬于老呂家?
以上的憂慮在當前的時代是不需要產生的。
一切只因為社會環境不允許。
歸屬權方面不需要擔心。
封地的產出就需要悠著點了。
損公肥私是人的天性,任何時代都是存在的。
“溫”地在周王室邊上,距離“單”地非常近,其余三面被范氏和智氏包起來。
“原”地則是在少水下游,與韓氏、范氏和智氏都有接壤。
當然,以上都是以前的老黃歷了。
晉國剛剛經過一次重新的洗牌,幾家歡喜幾家愁之下,很多土地的主人都出現變化。
各家增加了哪些新鄰居,需要等最終的塵埃落定。
呂武除了封地的事情需要死腦細胞來進行思考之外,與魏氏的關系也不得不進行深思。
之前,魏氏為了獲取卿位可以放棄很多東西。
現在,魏氏已經將卿位拿到手了。
曾經為了卿位可以放棄,拿到卿位會不會想著反攻清算?
陰氏在冶煉方面超過了魏氏,更是將魏氏的軍事器械市場幾乎全部瓦解。
這是怎么都避免不了的沖突。
呂武沒有天真到以為救了魏琦一命,魏氏就理所當然地欠著陰氏,可以讓魏氏對自家經濟遭受沉重打擊而無動于衷。
魏氏拿到銷售權?
也要看看有多少家樂意去向魏氏采購。
向魏氏購買?
能直接找生產商,誰樂意被二道販子多剝削一層啊!
所以,不要看之前陰氏和魏氏好得像是能穿同一條褲子,雙方的實際矛盾其實大到破天!
這一次,魏氏盡管只是看著河西之地沒有參與平叛,還是獲得了一些新的封地。
只不過,國內的“舊”土沒魏氏的份。
他們得到的是河西之地那邊原屬于欒氏和郤氏的封地。
事實上,魏氏看顧河西之地就算是功勞。
沒人能夠否認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