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余被俘的秦國貴族,肯定也要人手一塊玉。
而現在,除了后子針還能站著,其余秦國貴族都被陰氏甲士摁在地上。
一眾秦人貴胄對自己為什么是這樣的遭遇心里有數。
他們之前不是沒反抗,只是被智朔一頓噴,噴得自閉的同時,哪敢再多嗶嗶。
后子針別開臉不看呂武,說道:“今次非義戰也。”
呂武沒客氣,懟道:“你等有何顏面言及義戰!我(晉國)為保天子,護諸夏基業,秦盟楚、狄人。所作所為敢言義,不覺甚是可笑?”
也就是后子針有公子的這一層“保護傘”了,還要感謝現在是春秋中葉,要不呂武當場砍了都算輕的。
智朔站出來,發誓一定要比魏相更能罵,罵出一個青史留名。
什么以往秦國多次對晉國不宣而戰。
這一次晉人偶然遭遇秦國與義渠、白翟交鋒,看在同為諸夏一員的份上幫了秦國一把。
秦國的回報是派刺客刺殺呂武。
等等一大堆的道理。
“此些事跡必成諸國笑料,為秦人史書之上再添一筆。”智朔進行了完美的總結。
只是,他們需要確保秦國不能笑到最后,要不玩了焚書那一套,什么黑歷史抹不去。
呂武沒有人手一塊玉遞出去,甚至都沒說要怎么處置,命甲士將他們全部帶下去看管。
他覺得其余人太閑,點名分配任務。
畢竟,攻進來又俘虜了那么多秦國貴族不代表戰事結束,涇水北岸的秦軍需要追擊和清剿,涇水南岸的秦軍也在一直試圖過河。
其余人都走了,智朔留下來,問呂武,道:“此戰罷了,非西征可終?”
呂武覺得智朔是一個挺聰明的人,納悶怎么會問這種傻問題。
刨除成功突圍的秦軍數量來判斷,秦國在涇水北岸前前后后沒了至少三四萬人馬(大部分被俘)。
那些突圍的秦軍接下來會享受到陰氏騎兵的一路追尾款待,秦人能跑掉多少完全看運氣。
根據偵騎的匯報,一再發現涇水南岸有大股小股秦軍的蹤跡,西面還有一支數量大概在一萬左右的秦軍。
一系列的情報進行總匯,不難判斷秦國大舉征調兵力北上。
呂武說道:“秦軍一再北上,國中必定空虛。我軍南下可沿途一一殲滅北上秦軍,入其國中有何作為,想必無需多言罷?”
智朔其實猜到了,只是沒想到呂武會玩得這么大。
“想來刺殺必使武怒極?”智朔沒認為呂武有什么不對的地方,繼續幸災樂禍地想道:“后子針真乃秦國好公子,為秦國惹來如此大禍。”
當然了,他上一次沒那個運氣跟呂武一塊去齊國享受,無比期待這一次殺進秦國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