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伯”就是霸主。而晉國并不是第一個霸主,有前幾任給了標準。
將霸主做得最好的無疑是小白,不但信任自己的大臣,還解救諸夏免了當野蠻人的危難,對一眾小弟也是比較寬仁。
所以,衛君衛衎是在搬弄是非,告訴宋君子成,晉國不厚道、吧啦吧啦之類的。
宋君子成皺眉。
心里本來就覺得虧了,再被往傷口上撒鹽,過分了啊!
宋國右師華元也在場,說道:“君上,伯國伯也。如無伯國,我將奈何?”
吃了一點小虧就記住,是不是將沒有晉國力挺,宋國無法獨自面對楚國的事,給選擇性的遺忘了?
宋君子成有點不愉快地看了華元一眼。
咋地啦?
衛君衛衎在場呢!
給點面子唄。
所以是,小弟也有屬于小弟的顏面。
宋國這邊還不知道晉國想要搞什么,他們按照晉國君臣的意思一直將衛君衛衎“綁”在自己身邊,過一段時間還將邀請衛君衛衎去“商丘”作客。
等宋國和衛國的君臣踏上前往“商丘”的道路,晉國這邊的呂武和中行吳會帶著大軍前往大河北岸,協同孫林父將大河北岸的城邑納入晉國的統治。
在這么一件事情上面,晉國從實際上接管了那些城邑,要搞的卻是晉國屬于被動和無奈才進行接管并統治。
各國知道的將會是孫林父不堪衛君衛衎的一再折辱,辭去衛國執政的職位,帶著家族封地轉投晉國。
為什么會有那么多的衛國貴族也轉投晉國?衛君衛衎是個精神病不是什么秘密,大家伙一塊覺得受不了,不行么!
呂武只是率軍在衛國大河北岸逛了一圈,即便有衛國貴族不接受被并入晉國,處置他們的將會是以孫林父為首的那些晉國新晉貴族,用不著呂武舉起屠刀。
這件事情要不要通知周天子一聲?想要十全十美當然有必要。
周天子成了招牌沒有錯,招牌也有屬于自己的作用嘛。
有了周天子的認可,算是在成為既定事實之后補上“合法程序”,丟人和丟臉的將變成周王室和衛國,晉國和孫林父等人搖身一變成為受害者。
不到一個半個月的時間而已,大河北岸再無衛國城邑。
出了這么一件大事,留在本土的衛國貴族又不是全成了瞎子,他們不敢召集軍隊干保家衛國的事情,派人急報自己那位國君總是能干的吧?
結果是人在“商丘”享受生活的衛君衛衎初次接到消息不敢置信,等待急報接二連三地被送過來,包括衛君衛衎在內的所有衛人懵逼了。
什么呀!
事情還能這么干的?
天理呢???
王法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