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蔣師傅說要用人工和面,高崎就笑了。
“蔣師傅,你當是在家里,包夠幾個人吃的就行了?咱們每天得制作夠上百人吃的飯呢,只是面粉估計就得幾十斤。指望人工去用手和面,那不累死啊?”
蔣師傅想想也笑了。
可不是?要是生意真像高崎說的那么好,一天賣個上百斤的面粉。那就是兩大袋白面,指望人來和面剁餃子餡,的確是不現實了。
“高崎呀,你說,咱們又是裝修又是買這么多機器,還有冰柜,生意真就有你說的那么紅火嗎?要是咱做的餃子沒人來吃可咋辦呢?這些投入,這不白搭進去了嗎?”
蔣師傅看著店鋪里面的這些東西,已經在算高崎到底投了多少錢了。粗略估算一下她也知道,只店里這些東西,一萬塊錢都不夠,這還有裝修和房租呢?
高崎就安慰她說:“放心吧,蔣師傅,咱肯定能掙回買這些東西的錢來。不但能掙回來,咱還能越做生意越紅火。將來,說不定咱們還能開連鎖店呢!”
蔣師傅笑笑說:“我可沒想那么遠。能把這一個店鋪經營好,我就知足了。”
她笑的有些勉強。
原來以為,高崎說弄個水餃鋪,就是弄個幾平米的小門店,她和陶潔在里面包水餃賣。她根本就沒有想到,高崎搞的,是這么大一個水餃館。
高崎投進去這么多錢,是為了她可以還清欠債,為了她和那個男人斷了,保住她的名聲。
這個,她心里十分清楚。
要不然,人家高崎有服裝店,那么掙錢,干嗎還要冒險投這么多錢,開水餃店呢?
因為她是陶潔的師傅,也因為高崎這孩子仁義,想著實心實意地幫她。
她心里很感激高崎,卻也因為高崎投進去這么多錢,而感受到了責任重大,感受到了壓力。
無論如何,得保住這個店,把人家高崎的投入,給掙回來呀!
蔣師傅現在,其實根本就笑不出來了。
兩千年啊,她在唐城量具,一月的工資,不過四五百塊錢。
高崎投這個水餃館,現在粗略估算,也已經超過一萬塊錢了。
一萬塊錢,她不吃不喝,也得攢兩年才夠。
投入大了,賣的越多,利潤在越多。
如果按她想的那樣,弄個小門店,只她和陶潔包水餃,一天能做多少,掙幾個錢?
就算你的水餃再好吃,數量有限,能有多少人吃到,有多少人知道呢?你每天的產量,就決定了你的影響力了。
蔣師傅就從高崎這個做法里,悟出了做生意的道理。
怪不得好多有手藝的人,只能給別人打工。自己干的本錢,實在不是窮人能拿的出來的。
高崎心里的打算還沒說完。
“現在店里有的,還只是開店需要的,最基本的東西。正式開業以前,咱們還得再添置些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