狹窄的小巷里,黑咕隆咚,兩個人都無法并排走。
高崎在孫立海身后說:“大爺,我走前邊吧?這里路太黑,別再地上有東西絆著你。”
孫立海在前面邊走邊說:“這小巷子我走了幾十年,比你熟悉的多,絆倒了你也絆不倒我。”
高崎就不說話了,老實在他后面跟著,盡量離他近一些,防止他真絆著了,好伸手去扶住他。
兩個人就這么著,再不說話,沉默著往前走。
走到小巷盡頭,是一條寬街。往右一拐,第三個門樓,就是孫立海的家了。
上了青石臺階,推開兩扇黑漆大門走進去,迎面是一道一人半高的影壁墻。
影壁墻是灰磚砌就的,有個一米高的基座,墻頂上面覆著黑瓦,看著已經有了不少的年頭。中間部分,白色的石灰墻上,畫著一幅旭日東升,江山多嬌的圖畫。
這時候,天色黑了,那圖畫自然就看不見。
轉過影壁墻,就是一個大院子。院子里有東西北三排房子,也是老舊的建筑風格,黑瓦的那種,黑暗里隱約可見高高的屋脊。
三排房子里,各自住著三戶人家,孫立海家占著北屋三間正房。
原先的時候,這院子就是孫立海家的。解放以后,城里好多的窮人都沒有房屋可住。
孫立海的父親自覺出身不好,又有這么多的房子,唯恐招來什么麻煩,便騰出了東西兩排廂房,交給了公家,另行安排住戶。
再后來,這房子的歸屬,就是一筆糊涂賬。
好多人說,可以拿以前的房契,要回屬于自己的祖產。
可那時候,特別是進入六十年代中后期,誰家敢保留過去的房契啊?那不成變天賬了嗎,不想要命了?
所以,房契肯定是找不著了,誰住著,這房子就算誰的了。且孫立海和鄰居們相處和諧,一家人一般,這事也就直接提都不能提了。
離上床休息還早,兩邊廂房里都開著燈,窗戶都是亮著的,屋里不時傳來人的說話聲,還有電視音響里傳出來的聲音。
聽見門響,東邊廂房里就走出一個老太太來,正是孫立海的老伴兒。
高崎看見了,就趕緊打招呼;“大媽,你還沒歇著啊?”
孫大媽看見高崎,就嚷嚷著說:“這才幾點我就歇著?”就問他,“你今天怎么有空,跟著你大爺回來了?”
孫立海就說老伴兒:“你玩你的去,我和小高有事兒商量。”
孫大媽聽他這么說,和高崎打了招呼,果然就又回東廂房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