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崎說:“大爺,你說,咱們找個還像過去聚香坊那樣的地方,也干個大館子,也叫聚香坊,能不能行啊?”
孫立海心里就是一動,這個想法如果實現了,肯定掙錢。
他沉吟一會兒說:“行是行。可是,想弄那么一個獨門獨院的飯館,可得花不少錢。連租房子帶弄齊開館子的所有家伙什,沒個十幾萬,恐怕干不起來。”
高崎說:“錢你不用擔心,我手里存了不少。我就是想問問你,憑咱們現在的本事,能不能開起來?”
孫立海就想一陣子,然后才說:“前臺這面,你媳婦小陶很用心,可以算個合格的經理了。那幾個小女孩也行,進步挺快的。無非就是再找幾個生手來,有這些人帶著,也不會出大錯。
后廚這邊,過去聚香坊的特色菜式不少,全套的我也做不全。那都是原來的廚師,各人有各人拿手的玩藝兒。
如今,這些老伙計大多已經不在了。手藝傳沒傳下來,誰也不知道。還有那么兩三個活著的,大都在大酒店里當顧問,人家不一定愿意幫咱。
不過聚香坊打清末開張,也不是就有那么多菜式。好多菜式,都是后來的廚師發明的。我爺爺,我爹,還有我,都自創過不少菜式。
菜式不全,這個不打緊。煎炒烹炸蒸煮餾,咱們大架子都有,剩下的就是細節。咱們慢慢琢磨,爭取盡快把過去的老菜式都弄全了,再增加新做法,也不是難事。
你只要有錢開這個館子,我看行。”
高崎說:“錢沒問題。只要大爺你有信心,我就敢開。”
孫立海就笑了,接著就嘆口氣說:“跟你說實話小高,我做夢都想開。聚香坊,我們家三代掌廚啊,那是我們孫家的榮耀!”接著就問,“你打算在哪里開呢?”
高崎說:“離你家這里不遠,隔著三條巷子,過去教育局辦公的那個大院子,你知道吧?”
孫立海說:“我太知道了,那是清代考秀才的考院啊。民國的時候做了學校,就叫考院小學。五八年以后,唐城去縣改市,設了教育局,才占了那個地方辦公。”
高崎就夸孫立海說:“大爺,你就是這唐城的活歷史,沒你不知道的。”然后就告訴他說,“這幾年市里搞中心城區西移,教育局在西面蓋了新辦公樓,去年就都搬走了,那個院子一直空著。
聽他們說,這考院有近二百年的歷史了,教育局想著修繕了賣票讓游客參觀。可唐城不是旅游城市,本地人肯定不會買票跑那里面去參觀。再說,這修繕要修舊如舊,也得花不小的一筆錢。他們研究半天,也沒拿出具體的意見,院子就那么一直空著了。”
說到這里,他就問孫立海:“大爺,你說我把那里租下來,咱就把這考院變成聚香坊怎么樣?”
孫立海聽了,感到有些吃驚,看看高崎說:“那個院子,靠著集市,平時外面就很熱鬧,聽說有不少人想租呢。只是,那考院可是文物,市里一直不同意。別人租不下來,你怎么租下來?”
高崎說:“我有個好朋友,他親叔叔,就是教育局的一把手。我答應修舊如舊,并完全不動那個院子里的原有建筑布局和構造,他們就答應租給我了。不但答應租給我,還三年不收租金。那院子他們待這些年,好多地方都快不行了。咱們進去,只是這筆修繕費用,也頂好幾年租金了。”
孫立海聽了,就閉眼回想那考院里面的格局。
“嗯,”他說,“咱們在那里再開個聚香坊,合適!”
高崎就糾正他說:“大爺,咱們不是再開個聚香坊,咱們是要復活聚香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