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麗麗的自信,無非就是在于高崎沒有后代,這是他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高崎不是不喜歡王曼曼,他只是基于自己做人的道德標準,不能接納王曼曼。
她只要表示不介意他接納王曼曼,他還有什么理由不去接納呢?
可接下來,高峰就給她出了一道大難題。
高崎好容易把王曼曼給打發走,看看快到中午,早上又沒吃飯,肚子餓的咕咕叫,正準備洗漱了出門,高峰的電話就來了。
“你在哪兒呢,哥?”高峰的語氣里,明顯透出些興奮來。
“什么事兒?”高崎依舊是聲音平淡。
多年大人物做下來,又有了兩世為人的經歷,風浪見多了,多少也就有些波瀾不驚了。要不然,就王曼曼剛才那個架勢,擱在初出茅廬的他身上,沒準兒就會繳械投降。
“我有個重要的事兒要和你商量。”高峰的語氣里依舊帶著興奮,“你在哪兒,我現在就去找你!”
高崎想想就說:“去咱們家酒樓吧,我讓劉總留個小間,有事兒在那里說。”
掛了電話,高崎又給聚香坊大酒樓劉總打了電話,這才下樓,開了自己的車出門。
把車停在酒樓后院里,他先去廚房轉一圈。這時候正是上客高峰期,廚房里最忙。最忙的時候,孫立海總是會待在廚房里,看著他的徒弟們。
雖然高崎給了他個副總的職位,他卻從來沒拿著自己當副總。
“我就是個廚子,廚房里這一套是我本行,別的我也不懂。”
他總是這么說,也確實在這么干。
社會上技校畢業的廚師,他不用,嫌人家給教下道了,再改過來還不如教任嘛不懂的容易。也不讓人事部門給他招人,人他得自己選。
他看中的,都是他說的有靈性的,越年輕越好。從小在后廚待著,才能把做菜的精華學了去。
做一個菜品,不是外形好,模樣好看就行了,也不是師父教你怎么做,這輩子就一成不變了,你得自己會悟。
同樣一個菜,時代不一樣,顧客要求和品味就得有變化。怎么變化,你得悟。悟每一種蔬菜和肉類的特性,怎么做,用什么樣的火出什么樣的味。各種調料,也得自己悟透了,這才算出師。
出師以后,也就算會做菜了,但還遠遠不夠,還得悟。悟透了,你才能發明創造自己的菜式,出自己特色。
剩下的所謂刀工,給你個胡蘿卜,讓你雕個牡丹花出來,那算雕蟲小技,用不著去技校學,自己看兩遍就會了。
要是你連這個都看不會,那就說明你一點靈性沒有,我還教你干什么,瞎耽誤功夫嗎?
聚香坊大酒樓的后廚,一水兒的都是他的徒弟,卻是各有特色,各有擅長。徒弟們會做的菜式,孫立海也不一定會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