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做事業,高崎沒少花錢聽管理課,還參加了不少全國性的企業論壇,也長了不少見識。
小作坊式的生產,有些老板廠長、會計、調度的,好多職務一個人兼著,的確是節約了管理人員,降低了成本,可是這樣干,許多必須的管理程序就會缺失,出來的產品價格倒是便宜了,可質量就沒法保證了。
其實,人家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企業,工業革命初期是這個樣子,現在也不會這樣去干。所以人家的價格高,科技含量高,質量也好。
咱們現在這樣干,這純粹就是工業化的倒退,把現代企業給干回原始小作坊生產了。
這樣的中國制造,只會降低整個工業體系的競爭力。你東西是便宜了,可把質量給丟了,也只能制造點是人就會干的玩藝兒。賣到國外去,丟的是中國制造的名聲,和中國人的臉。
中國不需要這樣的中國制造,中國需要的,是有科技含量的中國制造。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產品相比,咱們的在科技含量和質量上能和人家并駕齊驅,甚至要趕超他們。這樣的中國制造,才有前途可言。
想達到這樣的水平,除了向人家學習之外,國企過去那套可行的管理制度還要撿起來,并且要不斷完善,創造出適合咱們自己的,獨一無二的先進管理制度來。
當然,國企那些人浮于事的糟粕,必須要去掉。遙想建國初期,我們的工人階級,創造了多少令世界矚目和震驚的奇跡?難道說國企那些制度,真的就一無是處?那這些奇跡是怎么創造出來的?
如果有一天,高崎真要搞工業的話,他就會按照真正先進的東西來搞,絕不搞短期獲利的小作坊。
在這方面,孫繼超已經總結了許多寶貴的經驗,他總不能讓這家伙老在國企里瞎胡混吧?他不給孫繼超投錢,除了他說的理由之外,心里還是另有打算的。這么個人才,他可不想白白送給唐城量具。
和孫立海嘮半天,他才去了前面,上二樓劉總給他留出來的那個小單間。
他進單間的時候,高峰已經在那里了。
然后就是上菜,兄弟倆連邊吃邊說。
和高崎吃飯,兩個人就是一菜一湯,大米飯管夠,高崎不許剩飯。
高崎始終記著,上一世他和陶潔攢錢買樓的時候,陶潔不肯吃菜,把菜和肉都留給他。
“我減肥,怕胖。”
陶潔這句輕描淡寫的話,在他耳朵里,至今如雷貫耳。
即使富貴如今天的高崎,一個人吃飯的時候,還是保留著光盤的習慣,一粒大米粒都不會留下。他覺得,浪費一粒大米粒,都是對陶潔的褻瀆。
菜也是簡單的蔬菜,或者炒肉,或者炒雞蛋。湯也沒有鮑魚、海參,只是簡簡單單的湯,皮肚三鮮湯,或者是蘑菇雞蛋湯一類。
吃著飯,高峰就告訴他,他想到了一個好主意,既可以不用讓他媽把高崎追的無處躲藏,又可以讓他和胡麗麗繼續在一起,還不用生孩子。
高崎就停了手里的筷子,看著他問:“什么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