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計算機新算法’和‘證明角谷猜想’兩個成就來說,都足以被高校破格聘用為正教授,學歷怎么樣已經不重要,因為學術界的世界公認成就,遠遠比一紙學歷重要的多。
這種天才超出了普通人的理解范疇。
現在有關趙奕討論的輿論繼續發酵,但關于他本人‘天才定性’的爭論完全沒有了,一年時間內,在四大數學頂級期刊上,發表出兩篇數學論文,其中有一篇證明了世界數學猜想。
這還不是數學天才?
在《數學新進展》新一期雜志出來后,有媒體就直接發文說,“趙奕都不是數學天才,請問什么是數學天才?”
“按照這個評價標準,國內乃至世界,都沒有數學天才吧!”
那些說趙奕‘不是數學天才’的人,都默默的閉上了嘴,他們甚至連反駁的想法都沒有。
但是說過的話可收不回去。
有些媒體會做翻舊賬的網絡報道,因為‘翻舊賬’的標題很吸引人,看過的網友點擊的可能性很高。
于是有報道就出來了。
比如,《金寧大學馮教授:趙奕只是個高中生!》
文章的內容就是說,金寧大學的馮教授接受采訪時說,趙奕就只是個高中生,不具備專業的高深數學知識,或許可以期待他未來取得成就,但現在他需要的是對數學進行系統性學習。
下面跟上一句話,“趙奕在四大頂級權威期刊《數學新進展》,發表最新的數學研究論文。”
還有--
《李益來教授:趙奕不可能再取得數學方面的成就》
和上面的內容差不多,都是幫大家回憶一下,李益來接受采訪說過什么,最后跟上趙奕在頂級期刊發表了論文。
這篇報道還順帶提到:“到目前為止,李益來還沒有在四大頂級期刊,乃至于世界排名前十的數學期刊上,發表過任何一篇論文,而趙奕已經發表了兩篇。”
類似的打臉報道確實很吸引人。
許多網絡媒體都發現,類似的報道會得到大量的點擊、評論以后,好多媒體立刻跟風的做報道,就連《腦力大爆炸》節目嘉賓的‘不是天才’李霖,曾經做出的點評都被媒體翻找出來。
實際上,李霖真是有點冤。
自從上次給趙奕做了點評以后,他就多了個‘不是天才’的‘網絡愛稱’,但節目上說話的分量都小了,因為了解的網友都不買賬,他們覺得李霖沒什么眼光,竟然說趙奕不是數學天才。
現在網絡上真正的數學界人士,也包括和趙奕有矛盾的李益來,都沒有肯定的說趙奕‘不是數學天才’,最多就像是李益來說‘很難取得數學方面的成就’,李霖就更不可能這么說的。
李霖是個公眾人物,也接受了記者采訪,他說的是,“大家都在說他,但我不想說他”,隨機苦笑一聲打趣道,“我已經‘不是天才’了。”
媒體可不在乎李霖現在說什么,只在乎之前說過什么。
于是李霖也被加入到批判中,報道標題直接就是--《李霖博士:趙奕不是數學天才》。
李霖的知名度比較高,吸引到的新聞點擊就更是多,金寧大學的馮教授和李益來兩人的報道,加在一起都比不上李霖的十分之一。
大量的報道。
大量的贊揚。
大量的批評……
網絡輿論的反轉變得更有意思,熱度持續了一整天時間,直到這個時候,大家才想起了一件事。
“趙奕發表了什么論文?”
“是干什么的?”
“為什么會被權威的《數學新進展》發表?”
然后,熱度就下去了,因為普通人不關心了,原因很直接--
看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