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理綜兩個科目,趙奕都能拿到接近滿分的程度,英語有作文很難拿滿分,但過145也問題不大,扣分的科目就只有語文。
如果題目比較難,總分在720左右,拿到狀元基本是穩了。
反之,就可能有危險。
趙奕對高考非常的重視,到學校里就不斷的看語文,他主攻的就是語文,偶爾也看看其他科目的小知識點,防止有什么疏漏的地方導致被扣分。
與此同時。
他還是要考慮其他事情,機器人的事情錯開不談,他還接到了學術會議的邀請。
一個是在津城舉辦的計算機數學學術會議,主要是針對人工智能的算法領域,會議的舉辦方邀請他做相關的發言。
本來趙奕是第一時間拒絕的,但會議和人工智能有關,會到場領域內的頂尖人物。
劉教授邀請他一起參加,賀教授也和他說起會參加,‘計算機技術交流群’也有人在討論,比如,‘造人夢想高繼憲’,就說會去參加會議,還特別問起了趙奕。
趙奕考慮了一下時間是在高考后,干脆就同意了,他肯定是要去首都,到臨近的津城轉一圈,就當是放松旅游了。
另外,還有個邀請就比較重大了,是來自國際數學聯盟主辦的國際數學家大會。
這是國際數學界規模最大也是最重要的會議,每隔四年舉辦一次,舉辦時間是八月份,1920年第一屆后,除了世界大戰期間外從未間斷過。
趙奕收到國際數學聯盟發來的邀請也很驚訝,更加驚訝的是邀請函的信息,明確的表示說他是相關獎項的候選人。
獎項候選人?
趙奕查看了一下國際數學家大會頒發的獎項,發現有菲爾茨獎、高斯獎、奈望林納獎。
他馬上問向了許超,“在菲爾茨獎、高斯獎以及奈望林納獎中,我有希望獲得哪個獎項?”
許超思考了一下,“難道是奈望林納獎?”
“也許吧。”
實際上,有選擇的問題對趙奕都不是問題,用《因果律》能輕易得到結果,他不止是一個獎項的候選人,而是兩個--
菲爾茨獎和奈望林納獎。
確切的來說,獎項候選人并不是一個身份,只是國際數學聯盟對邀請人的評估,告訴邀請人‘你有可能獲得獎項’,不少邀請人都能收到類似的消息。
當然了。
能收到類似消息的候選人還是少數,畢竟參加數學家大會的人數太多了。
趙奕考慮了下時間也同意了。
不管是否能拿到獎項,但作為‘兩個獎項候選人’身份,參加最頂級的數學大會,似乎也是很不錯的,絕大部分人連參與的機會都沒有,更別說成為獎項候選人了。
國際數學家大會是八月份舉行,時間還比較早倒是不著急,六月份舉行的計算機數學學術會議,倒是要仔細的考慮一下,是要做一份什么樣的演講。
人工智能領域實在太大了,光是算法領域就有很多分支。
趙奕思考一下還是決定,拿出做機器人購物系統過程中的東西,公開做一份模糊算法和篩選法想結合的主題演講。
這不是發表研究成果,只是做算法方面的演講。
篩選法是公布出來的研究成果,模糊數學的應用并不廣泛,是賀教授的看家本領,趙奕通過賀教授的筆記、推薦的相關專業書籍,對模糊數學也有一定的心得。
當然了。
他最多只是剛入門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