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趙奕和張薇的反應同出一轍,差不多就是認定了是變異,不是變異的可能被排除在外。
李明頓時很郁悶。
他滿是疑惑的盯著兩個人,不明白為什么趙奕說起了可能是變異,結果張薇好像就很認同,似乎認準了就是變異,都不考慮其他可能了。
如果是只和他一起做實驗,還是正常一起討論的,趙奕來了情況就變了。
“難道是……愛情?”
“張薇也是單身,三十多歲了,也許是因為趙奕?據說戀愛中的女人,智商都會變低……”
“也許吧!”
李明實在搞不懂張薇怎么想的,至于趙奕則是根本不去想,他還是有自知之明的,知道自己的天賦有限,做研究主要憑借經驗。
趙奕正巧截然相反。
自從項目開始到現在,他都不來幾次實驗室,卻明確的把握住了研究方向,別說正確不正確了,類似的決斷力就不是一般人所具備的。
李明只能站在一旁郁悶著。
趙奕認真的觀察三號實驗槽,隨后就出去看了下記錄的數據,上面主要是記錄著,大腸桿菌被標記的比率,以及染色實驗過程中的情況。
另外,電腦上還有完成的染色實驗原理、過程。
那是韓輝小組的成果。
國際上針對大腸桿菌的研究非常多,卻沒有針對被桿菌抗體標記中途的染色研究,能跟蹤桿菌并染色被標記的大腸桿菌,也是個很不錯的成果。
趙奕仔細看了一遍,發現方法中的重點,還是把握桿菌抗體的標記特性。
人體內的各種抗體,作用一般只有兩個,一個是標記病原體,也就是起到‘偵查’作用,讓具有清理功能的細胞,知道哪一個是需要清理的。
另一個作用就是直接消滅病原體,后者發揮的效果并不好。
艾滋病毒之所以無法被人體免疫滅殺,主要是因為病毒發揮作用,是劫持免疫系統中特殊的蛋白質,導致免疫系統無法產生對應的抗體,也就是無法標記艾滋病毒,免疫系統無法識別,自然也就無法做出清理。
韓輝小組是跟蹤桿菌抗體,通過抗體對大腸桿菌的標記,來追蹤式針對做染色。
趙奕看完了整個資料,就開始仔細的研究,他的研究方法也很簡單。
《因果律》!
《聯絡率》!
當得知了很多的條件后,《聯絡率》能夠幫助完善細節,他很快發現了一個重要信息--
大腸桿菌的變異,會產生一種新的物質,中和掉桿菌抗體,而新的物質結構上,和2-CV炳氫分子十分類似,中和的過程就是和桿菌抗體,一起形成一種十分復雜有機廢物。
那也許是蛋白質,也許是其他物質,有機廢物的產生則是讓實驗槽變得渾濁。
“和2-CV炳氫分子結構類似?”
趙奕馬上把握住了關鍵,明確的對李明、張薇說道,“這幾個觀察實驗繼續,同時,我們要重點研究三號實驗槽的菌群,具體發生了什么。”
“先做培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