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佑生也知道堵在門口不行,發現圍過來的人越來越多,嘆了口氣道,“行,黃院士,就給你個面子。一起進去,進去……”
他說著掉頭走進了門里。
門口的好多人干脆跟了過去,但因為人數有點多,好幾個都是看熱鬧的,門口警衛只放行了應邵文、馬明偉和專家團的人,其他人就不允許進入了。
哪怕是研發基地的工作人員,也不是什么地方想進就能進的。
……
一樓操作間。
張洪濤穿著一身工服,用高溫噴槍試著融化鋼材,來找出鋼材準確的熔點。
趙奕遠遠的看著。
這兩天待在材料部門,就是和張洪濤一起在操作間里,以各種方式驗證、收集鋼材的數據,并且做出詳細的記錄。
雖然他們做的實驗、記錄很簡單,但詳細的數據分析,也帶來了一些成果,比如,確定鋼材是高合金中碳Ni-Co型的超高強度鋼。
另外,趙奕還確定了鋼材內,含有的其他重金屬元素:鈷、鉻以及鉬。
這兩條信息讓合金材料部門,幾個負責研究的人員都非常驚訝。
他們的研究也只是剛剛開始,但也有近一個月時間了,研究的收獲僅僅是做了基礎特性數據的收集,并沒有其他進展。
這也很正常。
合金材料的研究難度非常高,要做到仿制一塊高科技含量的鋼材,難度高到了‘幾乎不可能完成’,甚至不如去研究一種新的鋼材。
正因為如此,張洪濤對衛星外皮合金材料的成功研究,才會讓好多人非常震驚。
現在趙奕和張洪濤一起,只用了短短一天多時間,不止確定了鋼材的特性分類,還確定了含有的金屬元素,實在讓人感到非常驚訝。
但是,沒有人懷疑。
合金材料部門的人,都知道張洪濤的研究,還知道他是和趙奕一起做的研究,趙奕也發揮了很大作用,他們都是真正的專家,做出的分析是不容質疑的,最少他們沒辦法質疑。
事實上,甲板鋼材的仿制只是合金材料部門的一個研究反向,他們并沒有把籌碼全部壓在仿制上,因為仿制不一定比研制新鋼材容易。
他們中甚至有人覺得不可能,心理上早就已經放棄了。
比如,朱佑生。
作為合金材料部門的負責人,朱佑生擁有豐富的合金材料研究經驗,他知道仿造頂級合金材料的難度,最開始就覺得不可能達成,特別要想張洪濤過來,只是為了個‘希望’而已。
現在張洪濤和趙奕一起工作的高效率,讓朱佑生重新看到了希望。
一群人走到了操作間門口,發現趙奕遠遠站著看張洪濤操作,似乎是處在‘比較清閑’的狀態,也干脆就直接進去了。
“有什么進展嗎?”朱佑生走近順口問了句。
趙奕扭過頭看向一群人,見到馬明偉、應邵文有些驚訝,還是舉手算是打過招呼,隨后說道,“我們剛才討論了添加鉻和鉬兩種元素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