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認為Ni-Co型鋼材中,添加鉻和鉬兩種元素,最主要的效果是在回火時產生彌散強化效應。”
“也就是說,這一塊鋼材也許是在最開始添加的鉻和鉬,而不是最后,在制作的最初階段,材料中就已經有這兩種元素了。”
朱佑生聽著抿抿嘴,問道,“你們是怎么確定的?”
“根據性質做推斷,所以我說,‘也許’。”趙奕很認真的說道。
朱佑生聽罷輕輕點頭。
其他人也聽到了兩人的對話,黃宏為開口說道,“全都是推斷?推斷,萬一是錯的呢?”
“這位是?”趙奕疑惑的看過去。
“黃宏為,黃院士!”朱佑生簡單做了介紹,但語氣非常的平淡,連一點點熱情都沒有。
趙奕還沒有開口說什么,旁邊合金材料部門的孫杰幫著做了解釋,“黃院士,是這樣的。我們做合金鋼材的研究,任何辦法都要試一試,制造方法上不可能有詳細的理論支持。”
“如果一個方法是有理由的,不管是什么理由,我們都會去試一試。哪怕是沒有理由,我們也要試一試。”
“對啊!”
馬明偉直白道,“這不就是想辦法造出來嗎?能試試肯定要試試,要什么理論支持?搞材料和搞自動化是不一樣的。”他說完對黃宏為道,“不過,黃院士,我覺得你還真該像趙奕請教一下,他可是計算機專家,自動化離不開計算機吧。”
黃宏為問了個話被幾個人堵回去,就好像他完全成了外行人,干脆笑笑在旁邊不說話了。
這時,張洪濤做完了實驗走了過來,說起了剛才驗證的數據,就和趙奕、朱佑生一起討論起,可能的制造方法問題。
他們說的都非常專業。
大部分時候都是張洪濤和朱佑生再說,趙奕則只是在旁邊聽著,但他偶爾說上一句,總是能談到最關鍵的地方,而且說的內容也很專業。
這讓其他人感到非常驚訝,忍不住也想著,“原來趙奕還懂合金材料。”
“聽聽,好專業啊!”
“張洪濤和朱佑生好像都很聽趙奕的,旁邊還有人專門做記錄,看朱佑生的樣子,似乎討論的意義很大,怪不得啊……”
幾人討論了一小會兒。
朱佑生也終于意識到有其他人,還都是來爭搶趙奕的‘對手’,但他還是表現出了東道主的態度,帶著一群人去了辦公室。
等到了辦公室后,馬明偉、應邵文終于能開口了,他們不僅僅是想讓趙奕幫忙,還希望趙奕能加入他們的研發團隊。
馬明偉道,“趙院士,我一直給你留了個特聘專家的名額啊,我們團隊就只有一個。”
“我們也有!”
應邵文爭著說道,“趙院士,你來我們發動機團隊,咱們攜手一起設計,最高端的大型發動機。想想,以后航-母、戰-艦,都是以咱們研制的動力系統為核心……”
“你們都不要爭了,趙奕肯定在我們合金材料這里工作。”朱佑生可不會看著對手挖走天才,他趕緊說道,“趙奕啊,材料的研究才最重要,不管是什么發動機、彈射器,沒有材料什么也造不出來。而咱們的航-母最關鍵的難關之一,就是鋼材!”
這是實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