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聘專家是研發組外聘的專家,也可以理解為‘顧問’,因為牽扯到重大保密問題,不是每一個專家都能當‘顧問’,政-治背景不能有瑕疵,而且還需要上級認可才行。
因為牽扯到的都是有名有號的學者,聘用也需要上級的審批,協議之類就不怎么還重要了。
趙奕還是簽了個保密協議,‘特聘專家’的工作協議,就只有短短幾個條款,看起來非常的簡單,因為都是上級經費撥款,有工作成果上報后,不用再通過研發組,‘薪資’就直接打過來了。
最后一天的時候,趙奕還是和專家團在一起,到周邊的景點轉了轉,輕松休閑的玩了一天,第二天就被專員送回了燕華大學。
趙奕連續一個多星期沒在,積累了不少的工作,他去了理學院、生物醫學研究所,還到賀明成家里拜訪了下,隨后又確定開設一趟粒子邊界理論的公開課,才稍稍的輕松了一些。
于此同時。
航空研發中心,昆侖發動機研發組。
張剛川正坐在辦公桌前,桌上堆了兩摞厚厚的文件資料,他一份份的仔細看著,還用筆不斷做著記錄,仔細思考著進行篩選。
趙奕提出要空發動機的全部資料,把資料整理出來都是個復雜的事情,因為很多重要資料牽扯到保密問題,張剛川只能自己來進行整理。
另外,他也是考慮到發送資料的條理問題。
這些資料不可能一口氣全部發過去,一開始只能發送一部分,他知道趙奕對于發動機研發了解少,最先就需要發送框架內容,讓趙奕對于昆侖發動機有一個大體的了解。
其中動力和輸出端扇葉的部分是發動機最重要的組成。
接下來則是設計構架。
設計構架都是圍繞動力和輸出端扇葉進行的,包括內部的轉軸、外部的線路,也包括控制系統,等等,都是以中心兩部分為基礎,延展出來的設計,每一部分的設計資料,都能有厚厚的一疊文件。
因為最初的設計是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很多文件內容都沒有上傳到電腦上,整理工作就變得非常復雜。
張剛川一邊看著文件內容,腦子里不由得回想起當時的場景,還一邊記錄著其中的關鍵內容,有些設計已經做出了調整,但他還是把原來的設計方案做了記錄。
這時候,辦公室的門忽然被敲響了。
應邵文正站在門口,臉上笑瞇瞇的看過來,打招呼說了句,“老張,忙呢!”
“整理下資料!”
張剛川笑著解釋了一句,也放下了手頭的工作,到一遍給應邵文沏了茶。
應邵文坐到椅子上,好笑的問道,“今天這么努力呀?專家團的人才剛走。你平時可不是這樣的,而且有什么可干的,不可能你們這幾天就有突破了吧?”
張剛川絕對不是懶惰的人,他工作起來還是很勤奮的,但做研究不是勤奮就可以的,昆侖發動機要做完善、修復,有好的建議才能繼續下去,否則想改動方案都不知道從哪里著手。
這不是用程序設計軟件,后臺調試就會提醒錯誤,也不會有大量的用戶反饋BUG,想找問題都要自己去研究。
應邵文看向張剛川的眼神有些怪異,在他想來張剛川變得勤奮,肯定是因為受到了‘刺激’。
什么刺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