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進。”
他讓開了位置。
“我剛才去了圖書館找了資料,我相信你會用到的。”愛德華-威騰把書放在了桌上。
趙奕道,“你也會用到。”
“什么?”
“我是說,我們一起。”
趙奕說的很認真,他已經想好了,“這是我們一起做的研究。包括前面的內容,我只是塑造了函數表達方式。”
“但那是最重要的。”
愛德華-威騰有些驚訝的說道,“你做了絕大部分工作。我最多只有百分之二十,不,百分之十,甚至更少。”
“但是,沒有你,我也不可能完成。”趙奕依舊說的很認真,他真是真覺得成果有愛德華-威騰的一份,確實是他塑造出的函數,也是成果中最重要的部分,但只是函數拿出來,還不如三維震顫波形圖,也只是對一部分素數的歸納總結。
前面兩人一起討論、研究的部分,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他繼續道,“而且我還想再討論一下,研究一下,因為我不確定,做的是強力的解析。也許會有什么問題,我們兩個一起,找問題,或者做總結?”
愛德華-威騰嚴肅的看向趙奕,最后非常誠懇的說道,“謝謝你,趙奕,你真是偉大的人。”
“當然。”
趙奕笑了。
接下來的五天時間里,趙奕和愛德華威騰幾乎沒出門,也沒有再招待其他人,只是悶在屋子里討論、研究,還一起寫出了總結內容,差不多可以理解為論證。
他們還想好了發表問題。
愛德華-威騰建議發表到頂級的數學雜志,他的選擇是《數學新進展》,因為發布的速度比較快,要求也比較低。
趙奕則覺得應該發表到國內的《數學物理期刊》,上次的‘超對稱問題’論證,就是發表在《數學物理期刊》,國際頂級數學期刊很不錯,但他希望有更多的國內數學、物理學家,對粒子的邊界理論進行研究,也順帶支持一下國內的學術雜志。
兩人產生了爭議。
最終趙奕尊重了愛德華-威騰的意見,愛德華-威騰也尊重了趙奕的想法,他們決定分別發表到兩個雜志,英文版就放在《數學新進展》上,中文版則放在《數學物理期刊》上。
這種‘一稿多投’一般是不可能的,因為被投稿的雜志社擁有所發表論文的版權。
但是放在趙奕、愛德華-威騰身上,就完全不是問題了。
他們的投稿甚至不需要審核,就只是給《數學新進展》編輯部打了個電話,說了一下兩人一起做研究的論文,還說要發表一份中文版在其他雜志,編輯部只考慮了不到一分鐘,似乎只是簡單討論了一下,就直接給通過了,連網絡版的版權合約都是特別訂制的。
《數學新進展》還在合約上承諾會給出兩萬美元的特別稿費。
雖然每個人一萬美元的稿費,根本沒什么大不了的,但讓其他投稿人知道了,肯定會郁悶的吐血,他們的投稿能審核過就不錯了,能發表真是謝天謝地,別說給什么稿費了,自己劃一部分錢都愿意。
趙奕、愛德華-威騰一起的投稿,直接可以投給兩個雜志社,連審核都不用不說,還能拿到一筆不錯的稿費。
這就是差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