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奕走近了一些仔細觀看,但外在很難看到什么東西,就好像是柴油發動機工作,就只能聽到聲音、看到輪子轉動,里面的燃燒肯定是看不到的,也只能根據收集的數據來做了解。
他稍稍有些失望,但收獲還是有的。
燃燒室外在的狀態以及后面噴出的火焰,也能簡單說明一些問題,最少系統是認可條件的。
點火實驗進行的時間不長,前后大概有五分鐘左右就結束了。
后續就是忙著降溫、整理、記錄數據等等。
看著眼前一片忙碌的景象,趙奕也干脆就站在一邊,他過去還真是幫不上什么忙,等大家忙的都差不多了,袁海濤把收集好的數據交給了趙奕。
趙奕仔細掃了一眼,發現和給出的參數還是有差別的。
袁海濤道,“最終的參數是通過好多次實驗得出來,只是一次實驗結果有浮動也正常。”
趙奕了然。
他想了想認真說道,“袁隊長,我已經想好了,對發動機的完善工作,就從燃燒室開始。所以我們這陣子的工作重點,就是完善燃燒室的設計。”
“燃燒室?燃燒室還有什么可完善的?”袁海濤滿眼都是不理解。
昆侖發動機的技術主核心是渦輪機和扇葉以及整體控制的設計,輔助的給壓、降溫技術以及材料等方面,也都是非常重要的。
其中最不重要的就是燃燒室。
雖然燃燒室也有個‘分壓分區’技術,保證燃燒室工作的穩定,可實際上,燃燒室的設計、制造工作簡單的多,因為構造先對簡單一些,想改進都好像無從改起。
“我認為,想要完善發動機,首先就需要更加穩定、控制更加細致,并且能提供更大能量的燃燒室。”
趙奕說的很認真,“燃燒室才是發動機的核心,接下來我們就一起研究,怎么樣才能進行改進,讓燃燒室能發揮出更高、更穩定的效率。”
“……好吧。”
袁海濤猶豫著也沒有繼續說什么,他倒是真想看看趙奕具體怎么‘研究’。
……
袁海濤不太相信趙奕的能力,但他還是完全配合工作,幫著趙奕找了許多有關發動機、燃燒室的資料,不止是渦輪發動機,還包括其他種類的發動機,甚至還包括航母、戰艦發動機的資料,后面肯定是具有一定保密性質的,也被他直接找了過來。
趙奕則是快速進入工作狀態,第二天早上就到動力工程實驗室,但他沒有再去操作間,而是袁海濤、周慶等人,一起討論起了燃燒室的構造問題。
最開始是討論分區分壓的供油技術,獨特的設計確實有很大的可取性。
趙奕不斷詢問細節的問題。
袁海濤就沒辦法完全解答了,還在另一個工程師,周慶對這個技術理解的比較透徹,幫助講解了好半天,也讓趙奕完全理解通透。
然后趙奕就仔細研究起改進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