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現代軍事科技的發展,就是比拼對元素周期表的運用,材料學是至關重要的,反倒是一些設計、技術并不重要,因為現有的理論基礎內容,已經足以支持更高端的科技。
“材料、材料……”
趙奕口中念叨著,忽然想到了一個人。
張洪濤!
張洪濤是個優秀的金屬合金材料專家,他們一起仿制出了衛星外皮合金,還在航-母科研基地一起研究過航-母的甲板鋼材。
“如果是仿制還好,但肯定無法找到一個耐高溫、高壓的樣本。”趙奕皺著眉頭思考著。
國際上最先進的、能承受高溫高壓的渦輪葉片,肯定是在M國的軍-工廠里,要么就已經用在了航空發動機中,被裝備在最頂級的戰機上,想要得到這樣的材料,除非是打-劫M國的軍-工廠,或者干脆到戰場上打下一架最先進的戰機。
“如果連材料樣本都沒有,就有點麻煩了啊!但是,這一關肯定要過的……”
哪怕是看起來‘不可能’的難關,直接關系到了發動機的性能,不攻克的情況下,發動機再怎么完善都沒有意義。
趙奕沒有繼續呆在動力工程實驗室,而是回去仔細思考了一下,就給張洪濤打了個電話,讓他來這邊轉一圈,仔細的問問情況。
張洪濤是國內掛名的材料專家,也參與了國家合金材料的重大項目,他是航母科研基地材料部門的特聘專家,最近一直試圖仿造甲板鋼材,也可以說,他就是個‘合金材料仿造專家’。
近來張洪濤的研究確實有成果。
在航-母科研基地的時候,他和趙奕一起分析了樣本鋼材,趙奕提出了幾個小建議,都被張洪濤認真記錄下來。
等回到了合金材料實驗室,他就根據趙奕的意見以及自己的想法,試著去研制新型的高強度鋼材。
他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雖然沒有制造出和樣本鋼材強度相同的材料,但他研制出了性能差一些的材料,比不上樣本剛才也勉強可以使用了。
這個成果讓張洪濤可以說是‘春風得意’。
從到航-母科研基地參觀到現在,也沒有過上多少時間,他就能研制出‘勉強可以使用’的甲板鋼材,即便不能成為‘最優選擇’,也是相當了不起了,航-母科研基地的材料部門,都差點把張洪濤當菩薩供起來,直接說能滿足他一切研發要求,并幫助申請最高貢獻獎項,同時也希望他能夠繼續努力展開研究,爭取早日做出樣本材料一樣強度的甲板鋼材。
當接到趙奕的電話時,張洪濤正在給王志芳老教授,講著‘仿造合金材料的研發思路’,好幾個同事都跟著認真在聽,“金屬合金材料,最重要的是元素成分配比,了解每一種元素的性質,以及加入以后可能發生的變化是最基本的,一些正常的元素,當然不用多說,但是有的,尤其是稀有金屬元素,咱們的了解還很少。”
“锝,就是其中之一,這個元素強度非常高,但是用的多了,一則是增加了成本,二則也可能會讓材料變脆……”
“如果發現研究走不通,可以朝著其他方向去思考,比如說,制造方法,上一次我……”
張洪濤不斷的說著,口渴了馬上有人遞上了水,他發現自己很享受這種感覺。
眼前的老教授可是王志芳啊,十年前就已經被評為了工程院院士,是航空航天大學材料學的頂梁柱,還有幾個比他年紀都大、資歷都高的同事,結果都圍過來聽著他‘傳授’研發經驗。
什么是成功?
這就代表了成功!
現在他只有三十三歲,好多人博士剛畢業的年紀,他就已經是預備的教授了,還被認為是國內最頂級的金屬合金材料專家。
人生,好像已經達到了高潮啊!
張洪濤‘低調’了三十多年,努力混到了‘長江學者’的名號,在別人眼里一直都是‘書呆子’,有著很‘木訥’的形象,但實際上,沒有誰是‘木訥’、不喜歡和別人接觸、交流的,只不過是追求不一樣,他希望能做出一番大事業,真正取得值得自豪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