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奕是因為不在意。
沈丙河長期走在最后,根本就沒有任何想法,他就差點舉個牌子說,“打醬油,路過……”
他就是個附帶的人員,參與項目都是‘被動’的,能有什么意見呢?
兩天后。
在對最后冷卻后的材料做檢驗,并到研發辦公樓逛了一圈后,參觀差不多就結束了。
何桂林和張洪濤寒暄著,把幾個人送出了門,他心里也有個評價,他覺得張洪濤是個很有實力的年輕人,合金材料領域未來不可限量。
王志芳自然不用多說。
老院士全程沒有說過多少話,但能以合金研發領域評上工程院院士,也是航空航天大學材料學頂梁柱的人物,能力肯定是不用質疑的。
趙奕就是個外行人了。
沈丙河就像是助理一樣的人物,似乎懂一些合金問題,似乎也什么都不懂。
“據說是趙院士決定研究改進鎳鐵合金,也不知道為什么……”
“外行人指揮內行?”何桂林也搞不明白,干脆也不去多想,反正他的工作已經結束了。
一行人走到了正門口。
何桂林象征性的寒暄一句,“感謝各位來參觀!各位都是合金材料領域的專家,參觀了我們的生產制造過程,有什么寶貴的意見可要提一提啊!”
王志新笑著點頭,擺手說道,“什么專家不專家的,你們的技術已經很完善。”
張洪濤則說道,“我們就是來參觀學習的。”
“說起來,我還真有個建議。”趙奕忽然開口說了一句。
其他人馬上看過去。
趙奕說道,“何組長,我看了整個過程,發現,問題很多啊!”
何桂林笑的有些尷尬。
趙奕則繼續說道,“但是,不牽扯配比,就都是小問題,有個地方,我覺得可以改進一些,就是在給硅鐵和鎳鐵混合時,你們用的是跳轉混合器倒來倒去的,這個技術先不說,但我認為這個時候,應該為了防止溫度下降,采用繼續加熱處理,讓過程溫度保持不變。”
“等混合以后,再繼續保持高溫,直接快速的進行脫氧處理,就不要有中間步驟了。”
他說完補充道,“就是這個建議了。你們可以試試,我想應該是能讓最后得到的成品性能有所提升。”
何桂林聽的有些愣。
他沒想到趙奕真說出來一套東西,還是制造過程中,很細節的東西,一時間都不知道該怎么反應。
張洪濤的反應很快,他馬上跟著道,“何組長,趙院士才是真正的專家啊,他提了意見,才叫真的寶貴,你可一定要試試啊!”
他還特別叮囑了一句,“聽我的,試試不吃虧!”
“好、好,一定、一定!”
何桂林都不知道該做什么反應,趕緊點頭應和了幾句,把幾個人送上了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