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奕的目標不僅僅是完善制造過程,否則也不用額外再申請個項目,到307鋼廠轉一圈就可以了。
材料學的成果對他來說不重要。
既然已經申請到了項目,還拿到了兩千萬的研發經費,就要制造出超越國際水平的合金材料。
如果讓其他人知道,趙奕的目標是超越國際水平,肯定會覺得他是瘋了,國際頂尖的水平怎么可能想超過就能超過,但趙奕卻相當有自信,尤其是參觀了307鋼廠后,獲得了大量的‘現實條件’,了解生產制造的整個過程,他知道只要讓307鋼廠完善制造方法,就足以讓K03A提升一定的性能。
這個提升很難追上國際頂尖水平,但有了之前的基礎再提升,差距也不會那么大了。
之后就是改善了。
合金材料的研發實在太復雜,不管是制造方法還是元素配比,都有數不清的組合,根本沒有所謂‘完美的配方’,也不會有‘完美的方法’。
趙奕也不需要完美的方法。
就像是和王志芳說的那樣,他不需要制造出非常高端的合金材料,就只是趕超現在的國際水平,只要走一條正確的道路就可以了。
什么是正確的道路呢?
添加稀有元素--
錸!
昆侖發動機所使用的K03A渦輪葉片,并不含有錸元素,都知道添加錸是好方法,但怎么樣添加、什么樣的配比還沒有研究出來。
錸是抗高溫的元素,熔點高達3180攝氏度。
合金中添加錸的目的,就是為了提升熔點,但因為純粹的錸質地柔軟,加入的錸過多會影響合金的強度,添加的方法和量都是個問題。
所以研發的主要方向就是,在307鋼廠完善K03A的基礎上,去研究添加錸元素配比和方法。
趙奕相信完善后的K03A,性能已經很不錯了,再研究出添加錸的配比和方法,就一定能讓最終的合金性能超過國際先進水平,而研發的過程就是用各種方法、各種配比去做驗證。
每一次的實驗驗證都能帶來一些條件,也會幫助他更加了解添加后的情況。
有幾次實驗以后,差不多就能試出,高效率提升熔點,并讓合金保持或提升強度的配比、方法。
這就是研發過程。
……
趙奕已經迫不及待的開始做研究,他撰寫了一份有關完善制造的報告,直接提交給了上級,并下發到了307鋼廠。
307鋼廠的研發組收到了報告,他們都感到有些疑惑,“趙院士來參觀一次,就找到這么多制造過程中的問題?按照他說的做行嗎?”
何桂林給出了答案,“趙院士臨走的時候,說有很多小問題,沒想到直接打了報告,不過我們先驗證他說的大問題,就這兩天了。”
“對。”
“看看結果再說。”
307鋼廠通過了何桂林提交的有關趙奕的問題建議,并且快速組織改造了超高溫熔爐和跳轉混合器,使得硅鐵和鎳鐵混合時,能夠一直保持加熱狀態,混合后則直接進行脫氧處理。
在完成了改造工作后,他們就走了一套流程制造出新的K03A。
鋼廠的研發部收到趙奕報告的第二天下午,新的K03A被制造出來,何桂林帶領研發組迫不及待的對新的K03A進行了檢驗,馬上得到了一個驚人的結論--
新制造出來的K03A比原來,熔點提升了近100攝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