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錸?”
李榮茂馬上反應過來。
“對!”
李榮茂忍不住咽了一口氣,合金添加稀有元素的研發是非常高端的,國內的合金材料技術積累的少,和國際差距還是比較大的,好多包含稀有元素的材料,都需要從國外進口,就是因為相關的研究太少。
其實根本原因還是‘積累不足’。
國內很多合金材料相關的研發,都處在最初的階段,最初階段的合金材料,根本就用不到稀有元素,改善元素配比、制造過程、工藝,就足以大大提升材料的性能,添加稀有元素就有些太奢侈了。
稀有元素是讓材料‘百尺高竿、更進一步’,但材料才剛只有五十尺,還有大量簡單提升的空間,就沒有必要用到那么高端的東西了。
彭恩貴的團隊也做過合金材料添加稀有元素的研發工作,但也只是簡單的‘涉及到’,實驗了兩次倒是讓材料性能提升一點,但和成本根本就不匹配。
比如,一個材料添加了稀有元素,性能有了提升,成本直接翻了一倍。
另一個類似的材料,只是改善了工藝,或者制造過程嚴謹一些,成本只提升了百分之十,就達到了同樣的性能效果。
怎么選擇?
根本都不用做選擇!
哪怕是國內自主研發生產的合金材料,性能只是達到中等,成本卻遠高于從國外進口,就完全沒有存在的價值了,因為性能只是中等的材料,被卡脖子的概率很小,可替代的產品也是很多的。
總之,合金中添加稀有元素的研究,絕對非常高端的,也是非常燒錢的。
李榮茂聽著都期待起來。
往往像是這種高端的研究,每一次實驗肯定經過反復的論證,找出最可能讓材料獲得提升的方法,再經過討論才能進行一次實驗。
所以李榮茂馬上問道,“趙院士,我們什么時候開始論證?”
“論證?論證什么?”
趙奕疑惑的反問了一句,馬上道,“我已經想好怎么做了。你們都是合金材料的專家,每個人都研究一下最新K03A,然后設計一套往里面添加錸的方法。”
“如果沒有太大的問題,就按照你們的設計進行實驗。最開始就這樣做,進行幾次就有經驗了。”
“啊?”
“我們?每個人?”
這次連沈丙河都愣住了。
“對!”
趙奕十分肯定的點頭,“這就是方法。每個人都要設計添加方法,然后直接進入到實驗階段。我和張洪濤那邊也說了,他們出兩份方案,我們出兩份。”
“先設計進行四次實驗,看看數據情況,后續再做調整!”
李榮茂呆愣的聽著直咧嘴,再看向趙奕的目光仿佛是看向一個‘科研土豪’。
“每一次實驗能輕松燒掉幾十萬吧?”
“讓我們做設計,不用復雜的論證,直接就進入到實驗過程?”
“每人一份,四次?”
李榮茂想到過去在彭恩貴手下,比著手指希望節省研發經費的日子,突然產生了一股痛哭的沖動。
人和人,不能比。
團隊和團隊,差距也是很大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