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趙奕進行了研發方面的溝通后,王志芳就和張洪濤一起認真設計實驗方案,唯一有些苦惱的是經費問題,兩邊的經費是不一致的,金屬材料實驗室有兩千萬經費,據說好多都用在購買新設備、搭建實驗室上,但剩余也肯定有一千萬塊。
張洪濤申請下來的經費只有五百萬塊,兩邊確實是一起合作做項目的,但合作并不表示經費共享,最少這邊設計的實驗,經費肯定要他們自己來出。
按照趙奕的研發節奏走,也必須要認真考慮實驗支出問題。
所以設計添加稀有金屬元素錸方案的同時,也要考慮實驗的耗費問題,同時他們還想壓過金屬材料實驗室,因為他們是‘老牌’的合金材料實驗室,設計的實驗方案都比對方差,就實在有些說不過去了。
王志芳和張洪濤就一直在不斷的研究,他們仔細的研究K03A制造方法,不斷的針對細節去論證,反復的進行思考討論,希望能拿出最有可能出成果、讓項目有進展的方案。
……
實際上,趙奕根本不在乎方案的好壞。
比如,評分80的方案,和評分60的方案,對他拉說意義都差不多,也許評分60的方案更好一些,因為他最初的實驗目的是要‘排除錯誤選項’。
在合金制造過程中,添加稀有元素的方式有很多,好多步驟都能添加進去,添加的方法也是有區別的,溫度、辦法、控制方式,等等,一點小小的區別也許就能讓最后的成品天差地別。
趙奕決定先用‘排除法’,排除掉錯誤的方法,只要制定的方案論證沒有大問題,就可以直接設計實驗進行驗證。
這類似于答案選擇。
比如,總共有100個答案,其中20個可能正確,80個肯定是錯誤的,論證可以排除大部分錯誤選項,而實驗的目的是為了驗證,‘可能正確’中的錯誤選項。
這樣一輪實驗下來,‘可能正確’或許就只剩下10個。
再從‘可能正確’的十個中,找方法來設計實驗,出成果的幾率就會大大提升。
如果還有其他答案,中途可以拓展思維,再去仔細的進行思考,有了幾次實驗過程以后,條件就會變得充分起來,也許可以利用《聯絡率》或者其他能力,完善實驗過程和方法。
這就是趙奕想好的研發方法。
所以,沈丙河、李榮茂進行設計,還是王志芳、張洪濤進行設計,其實都是差不多的,趙奕更看好沈丙河、李榮茂,因為他們的經驗少,都是獨自進行實驗設計,‘出錯’的可能性更多,就能幫助排除更多的‘可能錯誤’選項。
……
設計實驗方案不是一天就能出來的。
趙奕給了幾個人充足的時間,他的計劃是兩周后進行試驗,兩個星期的時間說長也不長,因為幾個人都要先查看307鋼廠送的資料,是K03A的制造過程,包括每一個步驟、所用的設備等等。
資料牽扯到絕對的機密,有專門的人來負責,他們只能去固定的地方查看。
這個過程是讓他們詳細的了解,哪一個制造步驟可以添加稀有金屬元素錸,知道詳細的制造步驟,也能夠幫助之后的論證、設計。
趙奕則是變得空閑了,他去學校上了兩天課,就忽然感覺很郁悶。
大學時光確實是要珍惜的,但暑假馬上就要來了,他們馬上要升入大學四年級。
每個學生都變得忙碌。
有準備考研的、準備出國的、準備工作的,還有人討論暑假去做兼職的,等等。
燕華大學的生物科學專業,國內排名能進入前五,好的專業也就意味著高出國率、升研率,班級里有好幾個計劃出國留學,剩下有一半兒多準備讀研,有的則是‘保研無憂’,也研究著選什么導師。
然后……
趙奕成了香餑餑!
雖然趙奕一直都是香餑餑,但被當成是未來‘導師’而成為香餑餑,還真是人生中的第一次,好幾個一起上課的同學,都在問趙奕‘招不招研究生’。
“當研究生導師,結果招的都是原來的同學?”趙奕扯著嘴角表示暫時沒有考慮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