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要是能幫忙找個大場地,臨時做設備調試、放置設備用倒也行……”
“但一定要在首都的,不然太遠了。”
“對接最重要。”
“我之所以申請獨立的經費、獨立的研發組,目的就是跳過昆侖發動機組直接對接工廠,讓我們的設計能第一時間被制造出來!”
劉建昆聽完都愣住了。
不需要建造大型的研發基地?只需要一個調試設備用的場地?
趙奕甚至都沒有提后續經費,只是說‘經費不夠用再打報告,初期只是做設計,只要對接工廠能造好東西就行’,要求實在是太簡單了。
“可能是因為趙院士沒有經驗吧!”劉建昆忽然對趙奕有點不看好了,他想起了趙奕的年紀,是不可能有經驗的,貿然申請這么重大的項目,后續肯定會碰到方方面面的問題吧?
“只能等以后碰到問題再說。但就算再差,也肯定比昆侖組強!”
劉建昆想著。
實際上,趙奕根本沒有意識到研發基地的重要性,或者說他不需要大型研發基地。
大型研發基地就是把所有的相關的研發組放在一起,各個研發組獨立工作并進行一定程度的協調,項目負責人主要工作并不是做研發,而是協調各個研發組的工作,讓所有研發組以及研發出的部件,統一在一起制造出最終的成品,也就是航空發動機。
但是趙奕根本不需要‘協調’。
哪怕手下有一大堆的研發組,并拿出各種各樣的成果,他可以使用《監察律》,輕松的把成果都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完美的整體。
另外,趙奕自覺有些像孔明。
事必躬親!
在發動機每一項重要技術和設計上,他都打算一過問一遍,然后做出適合的完善,就可以把它們統一在一起,就是發動機最終的設計了。
只要有了完善的設計,再讓工廠制造出設計中的產品,組合在一起就可以了。
這一步就是結束。
像是昆侖發動機花費好幾年進行調試,還是小問題不斷的情況,到他這里根本不可能出現,他能第一時間找出問題并加以解決。
這個過程中,趙奕最擔心的反倒是工廠制造問題,國內的高端制造還是差一些。
如果有設計,但沒有相應的制造技術,就無法制造出設計中的部件,最少性能會出現一定的差距,其他部件也要跟著進行一定程度的調整。
這一步才是最消耗時間的。
但是,不管怎么說,他所率領的研發組,技術研發上不會出問題。
……
經費有了。
申請新的研發組通過了。
接下來趙奕就開始擴張研發組,也就找人加入到他的研發團隊,首先被邀請進來的就是張洪濤和李榮茂,“你們負責材料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