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二組的設計需要更高的技術,有些部件設計更復雜,生產出來難度更高,消耗的費用也會更高。
在二組簡單的介紹了設計后,好多了解的人心里就有估計,以二組的設計制造出樣機,第一臺費用也許會達到五億人民以上。
這只是第一臺。
如果考慮到后續調試問題,肯定會制造第二臺、第三臺,一切順利最少也要燒掉十億以上。
這還是保守估計。
所以對設計進行嚴格驗收的步驟少不了,航空集團、科技處都必須要確定設計是正確,之后他們也必須進行大量的評估。
比如,論證發動機整體重量。
性能。
制造技術需求。
等等。
這些就不只是二組的設計了,還需要考慮合作工廠的技術,并且需要航空材料部門配合,因為很多發動機的材料不一定能達標,而二組的設計中,對各部件詳細材料的論述并不多。
在出一份確定的可行性分析報告后,航空集團才能確定撥款制造樣機。
所以接下來忙碌的是航空集團,他們要找一大堆的專家、技術人員,分別對二組的各部分設計進行詳細的論證、研究。
二組也需要派人過去。
劉建昆和趙奕說明了情況,趙奕想了下干脆就讓孫磊、王志國、袁海濤、李榮茂等人過去了,他們幾個了解一些設計、技術問題。
有些設計的原理只有趙奕才清楚,但他可沒心思跑到航空集團基地,去給一堆驗收人員做解釋,他們看得懂就去論證、研究,看不懂……
如果厚臉皮過來問,自己也肯定會解答。
“就這樣吧!”
趙奕決定下來。
他之所以做出這個決定,是因為航空集團、科技處對設計的驗收,需要一段不短的時間,再加上商量瞄定戰機,還要和其他部-門協同,內部肯定要經過一系列的討論,都需要很長時間的,他可不想浪費太長時間。
等審查組的人離開以后,因為設計驗收需要時間,二組的其他人也準備‘出差’,趙奕倒是清閑下來,他不需要繼續呆在實驗室,干脆就回到了校園生活,輕松的享受上幾天。
大四了!
雖然趙奕感覺一切沒什么變化,實際上,確實完全不一樣了。
宿舍里的幾個人中,孟錚從來神龍見首不見尾,也不知道具體忙些什么,但大部分時間還是在自習室或圖書館,他的成績好也是有道理的。
范雷比孟錚還要忙。
生物醫學研究所所長閻學林對他非常器重,承諾等他畢業就正式簽訂工作合同,器重的同時也肯定會給他很多的工作。
比如,醫學科學中心的問題。
醫學科學中心動工快半年了,房屋的建造有專門的人來負責,但一些有關實驗室架構,預留設備空間等問題,都是需要提前考慮的,范雷就作為生物醫學研究所的代表,不斷和建造方以及其他部門進行溝通。
這其實有點像是裝修,因為相應的要求比較高,就需要自己不斷的跑、不斷的盯著,再加上學習生活、畢業壓力,范雷有多忙可想而知。
趙奕想見著他都不容易。
所以當趙奕閑下來,希望能享受大學生活的時候,才發現宿舍平常就只有李仁喆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