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劉經理也看好我的研發!”
他想著,“劉建昆啊!不愧是能總經理的人物,就是有眼光!”
趙奕心里給劉建昆點了好多個贊,直接打電話過去感謝了劉建昆的支持和信任,隨后就信心滿滿的打算開始設計戰斗機。
這是個全新的挑戰!
全新的挑戰也就意味著很多東西無從著手,趙毅仔細地思考起來,“要從哪里開始呢?”
他很快定下了兩個工作。
第一是看資料,航空集團給予了大量的飛機研發資料,包括戰斗機、直升機以及各種設備性能參數之類,想要設計發動機,肯定要對這些有了解。
第二就是招人,招專業的人。
這方面,趙奕早就考慮好了,他需要專業的飛機設計人才,也需要其他領域的人才,人才是沒辦法從外面招聘的,只能在集團內部挖掘。
所以見到了航空集團派來的人,他拿上就提出要在內部招人。
“找其他所問問,我最少需要招聘兩名專業的飛機設計師,還需要飛機動力、電子設備、自動控制、雷達技術等方面的人才。”
“后面的暫時不著急,最重要的是飛機設計師,不需要水平太高,參與過飛機設計項目,有一定基礎就可以。”
這個并沒什么難度。
航空集團旗下有好幾個飛機設計研究所,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沈城飛機研究所和武城飛機設計研究所,兩個研究所專門負責‘殲’字打頭的戰斗機研制,所里肯定有很多的飛機設計師。
航空集團派來的人很快就把事情說給了兩個研究所知道。
兩個研究所的反應也很快。
他們知道趙毅申請了特殊的飛機研制項目,還命名為‘戰鷹-1’,只感覺很有意思,因為飛機的研制是很復雜的,需要考慮各種各樣的問題,具體‘戰鷹-1’是什么類型的飛機,就是保密性質了,但他們不覺得趙奕真能研究出什么東西,大概只是感興趣參與一下?
但是,不看好不代表不支持。
趙奕很有影響力。
航空集團內部也一樣,他率領團隊做的航空發動機設計受到了更高的評價,就算是不看好他做飛機設計,出于面子考慮也要支持一下。
兩家研究所做了簡單的溝通,就決定每個所派一個人過去。
很快。
兩個所的人都被選了出來,他們被派到首都加入戰鷹特研小組進行今后的工作。
……
于此同時。
趙奕正在快速的學習過程中,他查看了大量的資料,對先進戰斗機的設計有了一定的了解。
現在國際上頂尖的戰斗機,并不像是多數人想象中的那樣,發動機提供的最高動力越大,讓戰斗機速度越快就越好。
戰斗機的先進程度和發動機有直接的關系,但發動機并不能完全的決定因素,最高速度也不是衡量戰斗機性能的指標。
早在上個世紀的六十年代,以前蘇國的米格-25、M國的YF-12為代表的殲擊機,最高速度就已經超過了三倍音速,作戰高度也高達兩萬三千米,重量則已經超過了三十噸。
但是,后來的戰-爭實踐表明,超音速殲擊機制空戰大多是在中、低空,是以接近音速的速度進行的,空戰要求飛機具有良好的機動性,即轉彎、加速、減速和爬升性能。,裝備的武器則是機炮和導彈并重,換句話說,大量提升戰斗機的速度、重量、制空高度意義不大。